卫星视角丨五年五图看长三角一体化成绩单

发布时间:2024-04-28 03:40:22 来源: sp20240428

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举措。

自2018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蹄疾步稳。我们选取五个方面,通过卫星等视角看五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2023年与2018年相比,上海张江科学城内的张江人工智能岛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2023年与2018年相比,上海张江科学城内的张江人工智能岛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长三角是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从量子科技到人工智能,从生物医药到新能源汽车……近年来,三省一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携手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推动科技供给转化为创新动能。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统计显示,2022年长三角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1.6万家,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三省一市在科创板挂牌上市236家硬科技企业,占全国比重47.1%。

从太空俯瞰上海及周边地区,璀璨灯火记录着一体化发展迸发出的强劲活力。

从太空俯瞰上海及周边地区,璀璨灯火记录着一体化发展迸发出的强劲活力。

长三角经济腹地广阔、产业丰富、发展动力强劲,拥有众多知名企业,形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是我国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区域。

近年来,随着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反向飞地”、两地互设的“双向飞地”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一体化”带动“高质量”发展,促进长三角区域内要素流动和产业链供需对接。区域GDP从2018年的22.1万亿元增至2022年的29万亿元,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横跨江浙沪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三地合力打造的“水乡客厅”正在建设。

横跨江浙沪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三地合力打造的“水乡客厅”正在建设。

长三角山水相连、河湖相通、生态相依。联合河长常态化、生态补偿踏前一步、治绿标准齐步走……随着国家战略的升级实施,生态环境联保共治驶进快车道,长三角正在碧水烟波中奏响生态绿色的协奏曲。

2022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0%,较2018年上升7.3个百分点;5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9.4%,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至2022年底共任命或聘请310余名联合河湖长,覆盖所有省际交界河湖。

2023年与2018年相比,安徽发送至江浙沪的货运量显著增长,长三角物流更为密集。

2023年与2018年相比,安徽发送至江浙沪的货运量显著增长,长三角物流更为密集。

融合发展,交通先行。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成为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初步成型。

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高铁里程超过6700公里,占全国六分之一,是全国高铁网络最密集、交通最便捷的地区之一。“轨道上的长三角”呼啸而来,“1小时生活圈”照进现实。同时,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加快构建,2022年长三角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比重约38%;主要机场货邮吞吐量占全国比重约35%。

2023年与2018年相比,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从一片荒地到建成投用。该项目是安徽省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项目,也是安徽首批落地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2023年与2018年相比,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从一片荒地到建成投用。该项目是安徽省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项目,也是安徽首批落地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长三角一体化,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群众更美好的生活。在硬基建的基础上,一系列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层面的“软联通”项目,也在加速推开。

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已有140项政务服务事项在41个城市跨省市通办;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37类高频电子证照实现共享互认;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长三角41个城市1.5万余家医疗机构,累计结算1300余万人次;协同立法支持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轨道交通“一码通行”已实现长三角10个城市乘客轨道交通扫码便捷通行……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邻居”,到共谋创新、共抓发展的“伙伴”。站在新起点上,携手高质量一体化,奋进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未来可期。

总策划:任卫东

策划:孙承斌 徐壮志

监制:常爱玲 齐慧杰 周宁 令伟家

统筹:何欣荣 程瑛 张紫赟 黄庆华

终审:曹建礼 周年钧

记者:杨绍功 水金辰 周蕊

编辑:王浩程 姜子炜 胡碧霞

设计:赵丹阳

技术:密雅琪

卫星遥感与技术支持:曾迎迎 乔柯 王嘉栋

卫星数据:星图地图今日影像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安徽分社

新华社上海分社

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联合出品

(责编:王静、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