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21:00:04 来源: sp20241114
“这个是?”
“定滑轮!”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在福州市海峡青少年活动中心,12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正在参加“放飞科技梦,强我中国心”福建希望工程一堂课机器人体验活动。
“很开心,这样的体验很有趣!”福州市长乐区壶井中心小学四年级的李俊熙在课堂上十分活跃。
三明市泰宁县大田乡中心小学的希望工程AI智慧教室、下渠镇海天明欣希望小学的“渠园”劳动实践基地、沙县区夏茂镇第一中心小学的“未来之星”福建希望工程科技实验室……福建希望工程近年来资助上更注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和让孩子们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青春同行助孤行动”“福建希望工程一堂课”等品牌项目提质升级,更多的社会资源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青少年。
做事实孤儿成长路上的守护者
“他们来了之后,我生活的烦恼少了许多。”福建希望工程的资助给小雨(化名)和弟弟带来了温暖。
提到父母时,小雨突然沉默了,眼含泪水没有再说一句话。2017年她的父亲因车祸溺水,3年后母亲改嫁,抛下了她和弟弟,双亲的相继离开给小雨的内心带来难以治愈的伤疤。
她看起来活泼开朗,会摸着弟弟的头说,“他胆儿太小,太像女孩子了。”语气中流露出爱和担忧,怕弟弟被人欺负,更怕照顾不好他。在学校,她努力学习,连续3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多才多艺,成为同学心中的榜样。老师们说她给大家留下来的印象完全不像一个没有父母疼爱的孩子。
如今,小雨和弟弟被寄养在姑婆家,她懂事又听话,经常帮助姑婆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晚上辅导弟弟做功课。
“他们是极易被忽视、十分脆弱的社会群体,由于父母的缺位、复杂的原生家庭环境、曲折的成长路径,他们更加需要被爱、被关怀、被理解、被鼓励。”福建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负责人说。
2014年6月,团福建省委、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福建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启动“青春同行助孤行动”,以“物质帮扶+精神关爱+志愿服务”模式,对事实孤儿开展关爱帮扶行动。
捐赠生活资助金的同时,动员爱心捐方、机构等积极开展入户走访、节日慰问、亲情陪伴;为受助事实孤儿寄送希望工程快乐阅读包、快乐体育包、希望工程一封信,传递党的温暖和社会的爱心;通过基层团组织+团属社工机构+志愿者团队机制,对事实孤儿开展持续性的跟踪服务,帮助事实孤儿申请政策补助,以实际行动陪伴在事实孤儿身边。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青春同行助孤行动”项目的实施,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了事实孤儿群体的实际生活困境。2019年,福建省民政厅等12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扶养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将事实无人扶养儿童保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
项目开展以来,福建希望工程已累计帮扶事实孤儿超过两万人次,投入帮扶资金超过1000万元,直接受益家庭4500余户。
科技创新与素质教育点亮多彩梦想
“我喜欢玩无人机,我想像周老师一样参加世界级的比赛。”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第一中心小学六年级的洪华熠把学校的科学老师周日法当成自己的偶像。
“我们的科学老师一直很受欢迎,‘未来之星’福建希望工程科技实验室在我们学校建成后,3-6年级每班每周都能安排一节科学课,保证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他们学得懂、学得会、学以致用。”校长龚德升介绍,下一步计划让科学课程开展更加常态化,让实验室外部环境更有科技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福建希望工程为乡村欠发达地区且科技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小学援建“未来之星”福建希望工程科技实验室,通过捐赠智能教育机器人设备、3D打印机、笔记本电脑等硬件设备,为乡村学校提供前沿科技教育资源。目前,已在福建、宁夏两地共援建14所“未来之星”福建希望工程科技实验室。
“一起来听听这段音乐是什么感受?”
“坚定”“神气”“豪迈”“雄壮”……小朋友们争先答道。
在三明市泰宁县下渠镇海天明欣希望小学,记者观摩了一堂“福建希望工程一堂课”的红色文化音乐课。
福建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调研发现,部分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希望小学和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乡村教师老龄化现象,学校的音、体、美教师大多是兼职教师,相关课程较少正常开展。
福建希望工程通过社会化+组织化的动员方式,联合各级共青团组织及社会各界力量,创新开展“福建希望工程一堂课”公益项目,在综合素质教育薄弱的希望小学和农村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社区等地开展思想引领、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美育教育等特色公益课程,帮助青少年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项目内容设计上重视思想引领,结合建党100周年、建团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设计研发特色公益课程,通过爱心捐赠、送课下乡、公益夏令营、研学等活动形式,结合青少年喜爱的音乐、体育、美术等方式,向青少年传递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让青少年从“希望工程一堂课”中收获书本以外的知识。
“福建希望工程一堂课”项目目前已实现全省9地市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全覆盖,开展系列公益活动超900场,惠及超11万名农村学校学生、社区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青少年群体。
希望学子返乡助力乡村振兴
罗善超出生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初二那年母亲患癌,高昂的医药费让这个家庭陷入贫困。在福建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资助下,罗善超大学四年的学费得到保障,她则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工作回报社会。
本科期间,她年年获得奖学金,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大三那年,如还以研修生的身份到台中东海大学研学。
“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能尽我所能为农村做点事儿,回馈、反哺社会是我的幸运。”2018年大学毕业后,她以选调生的身份考入福建省三明市夏茂镇,成为一名90后基层工作者。
虽然大学学习的是物联网工程专业,但并不影响她干好党政工作。她说:“沉下去,用心做就能做好。”
6年里,她抱着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态度不断“充电”,苦练“内功”,现已成长为夏茂镇党政办副主任、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她积极为所挂包的长阜村成功申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文明村、福建森林村庄,争取项目资金1543万元;作为夏茂镇乡村振兴办负责人,她打造了一条省级重点的“稻香茶暖、小吃源乡”特色俞邦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帮助争取乡村振兴各级专项资金7022万元、成功通过第一批福建省乡村振兴重点示范镇实地考核,夏茂镇在全区乡村振兴竞赛考评中连续三年蝉联第一。
从什么都不懂的“小白”干起,罗善超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成为熟悉各类政策的业务骨干,探索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定工作法”“三抓三促”产业发展之路、乡村建设“五抓五重”工作法等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罗善超只是福建希望工程自2006年开展的“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受助者之一,参加宁夏“西海固”研究生支教团的厦门大学学生邓翊、成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医生的胡世鸿……一批又一批的希望学子在福建希望工程的资助下成长成才,将爱和希望传递更多人。
小资料
福建希望工程自1992年实施以来,已筹集社会各界捐款超过5亿元,援建希望小学500余所,帮扶资助困难大中小学生逾25万名。福建希望工程将进一步聚焦不同层次青少年在科技、健康、心理等方面的需求,积极探索“未来之星”福建希望工程科技实验室、为希望点“睛”公益行动、青少年“心”健康守护行动等“提质升级”公益项目,努力为更多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