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一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纪实

发布时间:2025-01-07 19:54:45 来源: sp20250107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各族儿女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举旗定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西北大地,山河辽阔、风物壮美。各族儿女共同生活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青海、宁夏考察。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非常重要,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进入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迎来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

  看国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民族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如何顺应形势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仍需加强探索;

  看全球,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正在经历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这是高瞻远瞩的思想引领——

  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开创性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2021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升到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的高度,强调“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2023年,在内蒙古考察和在新疆听取工作汇报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

  在引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成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履行新使命、完成新任务的思想武器。

  这是情真意切的牵挂叮嘱——

  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我多次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收到了各族群众许多来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

  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在四川大凉山腹地,总书记走进彝族贫困户家里,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在火塘边,谋划精准脱贫之策;在内蒙古赤峰市河南街道马鞍山村,总书记走进四世同堂的“多民族之家”,同乡亲们亲切交流;在西藏,总书记指出“我们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新疆,总书记强调“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

  从世界屋脊到天山南北,从西南山区到塞北草原,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到各族群众中间,倾听他们的心声,共话民族地区发展,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这是系统全面的工作实践——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

  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区本单位涉及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

  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一系列重要著作民族文字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入和美村寨、抵达边境国门,成为各族群众深刻领悟思想伟力权威读本。

  新征程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凝聚起强大合力,汇聚起磅礴力量。

  团结携手:“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民生为本,各族群众生活迎来新面貌——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地方。

  2014年元旦前夕,贡山县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的喜讯,总书记接到信后立即给他们回信。

  一年后,带着对贡山县干部群众尤其是独龙族乡亲们的惦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紧张的云南之行中抽出时间,把当初写信的5名干部群众和2名独龙族妇女专程接到昆明见面,指出:“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建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

  独龙族2018年实现整族脱贫。独龙江乡党委写信报告喜讯,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回信,鼓励独龙族群众“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如今,从新安装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到覆盖全乡的5G信号,再到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一步跨千年”的独龙族群众日子越过越好。

  独龙族的巨变,正是各族群众走向美好生活的缩影。在宁夏,西海固群众的钱袋子一天比一天鼓;在内蒙古,拍短视频成为农牧区群众的新时尚;在贵州,多举措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城市融入新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携手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秋日里,雅鲁藏布江河谷中,拉林铁路上的复兴号列车呼啸而过。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来到川藏铁路的重要枢纽站林芝火车站,了解川藏铁路总体规划及拉萨至林芝段建设运营情况。总书记强调,“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你们规划很科学,全路段在推进,看了很振奋”“‘两路’精神要继续弘扬,敢打敢拼,一段一段拿下来。要做就做好”……

  不仅是路。电网清洁能源总体占比超90%,行政村通电率达到100%,生态环保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中,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

  放眼民族地区,从水风光资源被充分利用转化为清洁能源,送往大江南北,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成为产业新名片,再到一批批品牌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足、成色更足、信心更足。

  亲如一家,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

  大人们翩翩起舞,小孩子快乐嬉戏……傍晚时分,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前的小广场热闹起来。

  “无论是端午节还是古尔邦节,我们社区里的居民都会带着各家特色美食,聚在一起庆祝。大伙儿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社区居民说。

  各族群众共同生活的社区,既是安居乐业的温暖家园,也是凝聚各族群众、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

  中华一家,情深意长。新时代以来,各地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不断巩固,以“互嵌”为导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深入开展,拓展到企业、乡村、机关、社区、学校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佳话不胜枚举。

  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不断焕发新活力——

  形态各异的彩陶、出土自新疆的铜币……位于北京西长安街的民族文化宫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吸引八方来客。置身展厅,1500余件文物古籍穿越千年时光,见证中华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生命力。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留言簿上,每一句话都那么质朴真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搭建起各民族展示风貌、交流互鉴、情感交融的舞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走进贵州、云南、浙江等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各民族文化更加创新交融;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参加“石榴籽祖国行”主题队日、“向国旗敬礼”等系列活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田……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更加有形有感有效,激发出中华文化的生机活力,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共赴未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今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全会《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前程远大,未来可期。

  “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铿锵有力。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汇聚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力量——

  2023年12月,在广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指出“要从基层社区抓起,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

  如今,在蟠龙社区,居民自发组成合唱团,每周都会聚在一起,带上自己民族的乐器,进行合唱练习。社区还开展了家庭共读、民族歌舞、育儿课堂等互动式、沉浸式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多来往、多交流。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

  新征程上,要进一步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推动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汇聚起各民族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强大合力。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2022年7月,在新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数千年的文明瑰宝,璀璨夺目。习近平总书记深受触动:“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精神家园构筑必须久久为功。

  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面向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生动故事,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

  一系列举措,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扎实推进实现共同富裕,让各族人民共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总书记强调:“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边境旅游等产业,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各族群众和民族地区“不能掉队”的信念与决心,一以贯之。

  迈上新征程,要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更加牢不可破。

  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各族儿女团结一心,必将汇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文字记者:王琦、范思翔、王明玉

  海报设计:谢悦

  统筹:张爱芳、张惠慧、韩芳、黄小希、赵露露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