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4:00:03 来源: sp20241215
湖北省枣阳市太平光伏基地,蓝色的光伏发电板在山坡上整齐排布。 李 明摄(人民图片)
过去的2023年,中国天更蓝,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地更绿,全国森林覆盖率24.02%,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第一;水更清,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9.4%——
翻开这份成绩单,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
监测网络更健全
七八月份,在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上,碧草遥接天际。
“团队连续第4年在内蒙古开展草地生物多样性无伤害监测技术研发与示范,今年又多了一个自主研发的新装备——无人机高光谱仪。”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评估中心主任万华伟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
生物多样性让地球充满生机,而生物多样性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
这些年,万华伟的团队没少往野外跑,为的就是能监测到更多的植物数据,搭建起更加完善的数据库,从而为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不只是生物多样性监测。
今年3月,生态环境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针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重点安排,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十四五”以来,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要素齐全、布局科学合理的监测网络体系,监测质效有效提升,技术能力不断增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3.3万个,这是目前中国直接监测的各类环境监测点位总数,天上有卫星,空中有无人机,水里有监测船,地面有走航车,基本实现了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全覆盖。
美丽中国哪里美?监测数据告诉你。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监测的支撑效能更大了,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监测信息。老百姓以前出门看天气,现在看看空气质量的指数,就能知道明天是不是天蓝蓝的。”
能源资源更节约
庐山脚下,长江之滨,在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以下简称“九江石化”)的斑鸠园生态景区,只见池塘锦鲤成群,岸边绿树成荫。
这片池塘中的水,是厂区生产循环用水的一部分。据九江石化安全环保部环保管理高级专家唐安中介绍,厂区每小时用于冷却、清洁等非原料性生产用水约660余吨。“眼前这片池塘中的水会在生产中循环再利用,每天能为厂区减少水消耗9600吨。”唐安中说。
在九江石化,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同样离不开数字智能化转型的帮助。
九江石化信息中心副经理万洋表示,九江石化将降碳减污融入生产全过程,所有设备生产数据可以在线上实时查看,不仅节省大量人工,也为更加智能化的生产打下基础,而且大幅降低了运行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九江石化不断研发新技术,为节能降耗提供更加扎实的技术基础。
九江石化厂区内的芳烃联合装置,广泛应用高能效设备设施,实现热能集成深度利用,能耗大幅降低。生产经营部节能降耗专家王瑞群说,通过过程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联合抓,芳烃联合装置实现精准节能降耗,能效水平可达系统内同类型装置最好水平。
这只是中国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中国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2013年至2023年,中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1%,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当前,中国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数据显示,“十四五”前两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8%。
此外,中国近年来还积极推进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节能提效和改造升级。数据显示,“十四五”前3年,中国完成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超7亿千瓦,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低0.9%。钢铁、电解铝、水泥、炼油、乙烯、合成氨等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平均提高6个百分点。
绿色动能更有力
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今年巴黎奥运会期间,由中国企业制造的纯电动观光巴士在巴黎街头的诸多景点之间穿梭,为世界各地游客提供了绿色、环保、舒适的出行体验,也进一步助力当地公共交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的一张亮眼名片。
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仅有7.5万辆,市场占有率仅为0.3%。而到了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型不断丰富,销量达949.5万辆,连续9年居全球首位,产销量更是突破了1900万辆。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看来,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中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一边是发展迅猛的新能源汽车,另一边是体量不断增加的“绿电”。
要实现绿色发展,离不开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截至2023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5.16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比例为51.9%,历史性地超过了火电装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为5.1亿千瓦,其中中国贡献超过50%。
近年来,新型储能电站不断启用,诸多超级“充电宝”进入大众视野,力保“绿电”源源不断输送到千家万户。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
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绿色新动能。
“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有力助推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不断健全清洁能源产业链,与世界各国分享高质量的绿色产品。目前,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出口至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额分别超过334亿美元和2453亿美元。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
放眼神州大地,绿色发展风光正好,美丽中国颜值更高。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