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3:39:57 来源: sp20241221
“我的目标是先考取一所好大学,然后投身到科研事业中,成为像李院士一样的科学家!”10月19日,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八年级学生刘子轩怀抱“从小立大志 长大做栋梁”的寄语标牌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标牌上的寄语,正是来自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
当日,在2024东湖论坛期间,2024年度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总决赛颁奖仪式举行,丝路创想队队员刘子轩等12名青少年获得“东湖特别奖”。获奖后,他们收到了李德仁院士、尤政院士、房建成院士、陈孝平院士、杨春和院士、刘胜院士的寄语,一个个兴奋不已。
“我是志远团队队长,负责统筹规划。我们团队一共有4名成员。”来自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实验学校的六年级学生杨景赫说,“为了参加这次大赛,我们准备了半年时间,查阅了很多报道资料和科学书籍。最终,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理念,我们最终建成了一座风力发电装置模型。”
面对记者的采访,孩子们从容不迫,回答问题相当“丝滑”。满脸稚气的孩子们还说出“双碳目标”“一带一路”等热门词汇,眼睛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作为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科普示范活动,2024年度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总决赛于10月17日在武汉东湖学院举行。该项赛事由科技日报社主办。活动自2017年首次举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多届,获得了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此次比赛以现场动手制作为主要呈现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在为期数月的激烈角逐中,参赛团队围绕“一带一路·科创世界”主题,展示了众多富有创意和科技含量的作品。
在他们的创作区,记者看到了跨境货运“图像识别系统”、高速公路“智慧称重”装置、手机“扫码支付”系统等。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些“高大上”的“科学装置”竟出自10来岁的中小学生之手。
“虽然这些实验装置的技术水平还比较初级,并不具备实际应用功能,但参加科学实验,可以提升学生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点燃他们立志投身科学事业的理想。”滨州实验学校志远团队领队毕经海老师认为,科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长及社会各界应该强化对它的认知,用开放、包容心态鼓励孩子去探索课本之外的未知领域,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学习能力。
“我是‘千年老五’,他是年级前两名,其他两位小伙伴也都是年级前十。”说起团队成员的学习成绩时,杨景赫一脸骄傲,“我们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参加机器人社团,平常也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实验,并不影响学习。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参加奥林匹克科学类竞赛。”
毕经海和来自北京、河南等多地的老师和家长们对组委会的高效工作赞不绝口,“大赛让孩子们找到了新的目标,也必将激励更多青少年投身科技事业,做好新时代接班人。”他说。
(记者 张毅力)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