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格 由形入象

发布时间:2025-01-11 04:15:16 来源: sp20250111

  杂技剧《天山雪》第二场“光荣花”剧照。   上海杂技团供图

  近日,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联合出品的杂技剧《天山雪》在京上演。从杂技剧《战上海》到《天山雪》,主创团队不断创新,在杂技剧主题立意、叙事结构、美学风格的探索上留下了坚实足迹,逐渐形成自成一格、由形入象的杂技剧演艺风格。

  《天山雪》包含序幕与尾声共12场,以故事贯穿始终,串联起几十年来上海和新疆两地人民共同建设新疆、发展新疆的动人历程,讲述两地人民深情厚谊、携手奋进的故事。舞台语汇丰富多彩,总体呈现出“意”“韵”“气”“力”的风格特征。

  “意”是指该剧通过视觉意象传情达意,以诗的意境贯穿始终。全剧注重细节的把握和处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细节的考究,舞台呈现的生动性和完整性,这是杂技剧《天山雪》成功的关键。比如,第二场“光荣花”的黑色大梁自行车、女青年鲜艳的布拉吉连衣裙,展现出“灯服道效化”配合到位;第三场“新家园”中,3位男演员的动作互为支撑,形成了对角线式的动作张力。舞台审美上,既有一种力学质感,也用肢体语汇呈现出静默之美,耍草叉、换草帽与插秧农耕场面结合,“插秧步”与“点颤步”相得益彰。

  “韵”是指该剧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故事,具有人文韵味、民族风情,杂技特色鲜明。在音乐设计中,《天山雪》使用了新疆地区一些常见的民族乐器,如鹰笛、都塔尔、手鼓、热瓦普等。剧中配乐以当地民族音乐为主,融入了《送你一朵玫瑰花》《送你一束沙枣花》等民歌旋律。演员注重通过角色心境表现戏剧情境,通过肢体语汇动静元素的巧妙处理,以杂技艺术的独特方式有效传递主题。全剧尾声,台上的演员们跳起来、唱起来,描绘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大美新疆的画卷。

  “气”是指一气呵成的全剧叙事节奏,注重情节衔接的流畅性和紧凑性。该剧将杂技的“段戏”串连起来,表演的形式感较强。该剧开头是“回忆式”铺垫,通过引人入胜的场景、音乐和剧情展示来激发观众兴趣,为故事的后续发展打下基础。技艺融合的审美风范,转场换景的运用自如,情节结构的处理得当,使全剧叙事流畅、富有张力。比如,第六场“故乡情”中,饰演女儿的演员通过绸吊表演,表达萦绕心间的母女情思。长长的绸带,好似思念之弦,又如情感纽带,是角色“舍小家为大家”的心理外化与情感表现。

  “力”是指该剧通过蹬棉花垛、飞杆、绸吊、抖杠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高难度杂技语汇,让观众感受杂技艺术的力与美。高空走索技巧“达瓦孜”点燃了观众的欣赏热情,促成了艺术假定性的发挥。如第八场“友谊路”中,惊、险、奇的杂技技巧通过演员精准的配合,形象演绎了施工环境的复杂险峻;高空飞人表演环环紧扣,生动表现了桥梁建设者登上临时简易钢索时的惊险。

  杂技剧《天山雪》的创排,是上海和新疆两地杂技艺术创作者互动交流的实践成果。下一步,作品还可以继续打磨。比如,剧中主要角色戏份可以进一步加强,将主角塑造得更为立体,还可考虑进一步深挖剧情意象,增强戏剧性。期待杂技剧创作者守正创新,不断用新的形式充实艺术表达,创造更多更优秀的文艺作品。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8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