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9:06:11 来源: sp20241122
在不久前举办的北京科博会现场,一条从青岛“远道而来”的轮胎,引得众人驻足。它的制作材料,历经山东能源研究院7年的科研攻关。该材料不仅突破了高性能轮胎制造关键技术,还打破了我国合成橡胶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
在青岛,像山东能源研究院这样致力于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新型研发机构正持续涌现。经过不断探索,青岛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政府+”“企业+”“人才+”等多种模式的新型研发机构。
青岛市科技局基础研究处三级调研员孟凡友介绍,近几年,青岛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整合市区两级资金、土地、金融等资源,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支持。目前,青岛新型研发机构已发展至136家,覆盖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等优势产业领域。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在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创新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撑和引领了青岛市产业发展。
为更好地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性、灵活性,在体制机制上,青岛给予新型研发机构极大的自由度,鼓励其进行形式丰富、灵活的自由探索。在政府引导下,不少新型研发机构积极结合实际,采用事业、企业“二元化”的法人治理模式,取得了不错成效。
最早采用上述模式的,是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拥有“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和“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两块牌子,海药院按照事业单位模式吸引人才,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运行,负责人既是院长也是董事长。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集聚人才推动成果产出,另一方面对接市场促进技术落地,搭建起了海洋药物研究、孵化和转化的桥梁,让“蓝色药库”形成“聚集开发、梯次产出”的态势。
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青岛通过“企业+”模式,以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作为投资承建主体,整合相关领域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创新资源来联合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有限公司就是这一模式的代表。其由海尔集团联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以及行业龙头和上下游伙伴共同发起,以行业需求为牵引,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为我国高端智能家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我们通过V-IDM模式拉通了家电和芯片两大产业链,协同解决了家电芯片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差的共性问题,突破了关键核心算法和配套软件工具,并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及行业企业,共同构建家电芯片标准体系。”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桂志辉介绍。
通过“人才+”模式,青岛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少新型研发机构成为高端人才“蓄水池”。
“我们柔性引进了川大高级工程师陈弦,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成立创新工程中心,实现了啤酒瓶盖密封垫粒料产品的国产化,为企业节约成本1亿元。”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齐寿说,几年来他们已柔性引进数百名专家来青岛创新创业。以人才为依托,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持续孵化、引进科技企业,已直接间接创造产值超过5亿元。
(责编:罗知之、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