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人民政协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4-11-30 15:34:17 来源: sp20241130

  图①:贵州省黔西市定新乡渭河边,村庄、碧水、青山相映成景。   史开心摄(人民视觉)   图②:安徽省芜湖市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人们进行沥青摊铺作业。   钱 鸣摄(人民视觉)

  群众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小伍份村图书室阅读。   蒋友青摄(人民视觉)

  通自来水、铺水泥路、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这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农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如何进一步突出村庄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如何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的短板?如何才能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相关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献策,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贡献政协智慧力量。

  规划先行

  让乡村建设有章可循

  今年5月中旬,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调研组赴四川省宜宾市、泸州市6个区县展开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乡村、学校、供水站、卫生院、敬老院、农业园区等考察调研,详细了解地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做法经验。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齐扎拉说,调研组发现,各地在城乡、区域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比如,城乡一体化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护机制有待健全,教育、医疗、养老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标准还不统一等。

  “综合考虑城乡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人口分布和历史文化传承等,科学编制城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合理构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梯度布局,让乡村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齐扎拉建议,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强化规划先行;在规划设计中优先考虑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以及传统村落、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等;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时,要统筹考虑中长期人口变动情况,避免无效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关注到“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在他看来,建好农村路,同样需要做好村庄规划控制。“有些村庄在没有整体规划的情况下,在原址上翻盖新房,使部分村庄内外部道路没有在根本上得到优化提升。” 王传喜说。

  王传喜建议,以乡镇为单位认真开展整体规划建设试点,规划实施时以原有道路优化提升为主、新建为辅,提高标准,完善配套。将“四好农村路”纳入地方政府重点支持范围,引导各级规划设计部门围绕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开展下乡服务,提供优惠政策,解决基层资金不足问题,因地制宜打造若干不同形式的“四好农村路”样板。

  农村公路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资源双向流动的关键要素。建好管好农村道路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王传喜说,还要考虑到制约道路建设的土地问题,要在耕地总量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预留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畅通流动

  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如火如荼,已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各地持续推进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出村与消费品下乡的末梢循环。但一些偏远地区的物流体系建设也存在技术应用不足、运营成本高昂、服务网络不完善等问题,与广大农村群众对物流服务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委员们围绕如何进一步打通仓储、冷链、物流配送从县、乡到村的“最后一公里”积极建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农村物流是城乡之间的重要纽带,要综合评估市场需求、产业分布、商品流向、交通条件等因素,合理布局农村物流网点。”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方传龙建议,推动物流网络纳入公共服务范畴统一规划建设,集聚整合邮政、公交、供销等公共服务资源,提升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山区的物流网点覆盖率;推动建设县级枢纽、乡级骨架、村级站点的三级物流体系,加强县级仓储、集散和分拨中心的共建共享,提升县级中心的调度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场地等完善农村物资集散、仓储设施建设。

  在加强农村物流产业政策引导方面,方传龙认为:“应鼓励各地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向农村物流行业倾斜,推动农村物流包装和仓储等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降低运营成本;对物流企业的农村业务实行差异化税收政策;加大农村物流产业金融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营养研究所所长赵晓燕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冷链投入建设以县域为主,冷库等仓储设施多设在县城附近或农业园区,田间地头的预冷存储等设施相对缺乏,专业预冷技术和装备不足。果蔬采收期间多处于高温季节,产地到中心冷库距离较远,不能实现及时预冷,造成果蔬损耗高,影响农民增收。

  赵晓燕建议,利用果蔬生产的季节性特点,推广“共享冷库”运营模式,提高冷链仓储综合利用率。她解释道:“通过建立‘共享冷库’数字化平台,对冷库主体和冷库赋码,为农户提供‘一键找库’服务,为冷库主体提供‘一键享库’功能,促进供需有效对接,提高冷链仓储设施的综合利用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党组成员柳芳关注到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乡村全面振兴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低空经济+农业’日渐推广并产生越来越多的效益,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智慧物流配送有力解决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柳芳建议,将低空基础设施以及配套的用地、用电、用网等设施纳入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实现城市与乡村低空服务管理一网融合,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补齐短板

  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医疗、教育、文化生活……面对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实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党委书记李浩认为,医疗卫生与老百姓幸福息息相关,虽然当前乡村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但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等问题依然明显。“建议加大对城乡医疗资源的集中统筹分配力度,加快乡村医疗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完善乡村医疗设施设备配置,满足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需求;进一步研究乡村医生的待遇保障、培养路径、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空间等;提升乡医、村医的慢病管理能力和老年多病并存的风险评估能力,提高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李浩说。

  “我们要确保农村的老年人能够方便地前往医疗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说道。她建议,开发适合农村地区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使远程医疗、健康咨询、紧急呼叫等服务成为可能,为居家养老提供信息化支撑;在护理资源配置方面,对重度失能老人进行适度集中供养、集中照护。

  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关注到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面临的编制问题。他建议,进一步明确县委、县政府的牵头主导责任;明确县域医护人员由医共体牵头医院负责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实行全员统筹管理、全域统筹使用。

  如何打造更多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何寄华建议,建立区域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县管校聘”“支教援教”,提高乡村教师待遇;通过“银龄计划”返聘一批、“教师一专多能”培训调剂一批,逐步解决思政、心理健康、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短缺问题;推动资源共享、教研共建、文化共生,统筹师资配备、强化数字化赋能,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

  如今,各地涌现出众多百姓大舞台、文化礼堂、乡村记忆馆、村史馆等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极大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建议进一步深入调研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规划,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文化地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现有的公共文化空间资源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韩民春说,可以根据基层需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定向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文化人才,培育乡村文化领头人。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5日 18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