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23:51:18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社 哈尔滨10月8日电 题: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知多少?
——专访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研究部副主任张伟
中新社 记者 刘锡菊
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1975年出土于中国黑龙江省绥棱县一座金代贵族墓葬中,应为女真贵族曾使用过的一件器物,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铜镜出土时没有锈蚀,保存完好,这在传世中国古代铜镜中十分罕见。
为何说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承载了鲜明的时代特征?金源文化和中原文化又是如何交融的?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研究部副主任、馆员张伟近日就此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作为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金代铜镜之一,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是如何被发现的?
蒲峪路故城遗址地理位置图。受访者供图张伟: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1975年出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铜镜出土地位于金代上京路下设的会宁府和蒲峪路的中间地带,属于金代蒲峪路辖地,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主要是女真人。金代铜禁甚严,能够拥有如此大而精美的铜镜,判断使用者应为女真贵族。
山水人物故事镜。受访者供图中新社 记者:为何说该面铜镜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承载了什么鲜明的时代特征?金代铜镜有哪些特点?
张伟:铜镜是中国古人照面理容的用具,《旧唐书》卷七十一《魏徵传》载:“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铜镜与古代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用具。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铜镜为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铜镜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历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铜镜造型丰富,纹饰多样,制作精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铜镜,既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印记,又具有传承发展、交流互鉴的共性特征。
战国、汉代、唐代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三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战国时期铜镜铸造开始盛行,汉代繁荣起来,到唐代达到鼎盛。中国铜镜自唐末、五代起日趋衰弱,然而,金代铜镜却在中国北方异军突起,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明清以后随着玻璃镜子的流传,铜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金代铜镜远承汉唐流风,近接北宋余绪,在金朝统治的一百多年间,形成了中国铜镜艺术发展史上最后一个繁荣阶段。金代铜镜背面图案一般以动物、植物、山水、人物故事题材为主,镜钮形制多样,用于系带手持或挂在镜架上。鱼纹镜在金代铜镜中所占比例很大,人物故事镜题材广泛。部分铜镜背面图案既有中原铜镜特点,又有女真民族风格。目前发现的金代铜镜中,有部分铜镜镜缘錾刻汉文或女真文验讫铭款及押记。
铜镜各部位名称。受访者供图中新社 记者:这面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的“真容”是什么样子?其纹饰又有何独特之处?从中可以看出金代文化的哪些特点?
张伟: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直径36厘米,边沿厚0.7厘米。镜面光亮,呈现银灰色。镜背图案内容丰富,线条清晰,刻画逼真。
山水人物故事镜。受访者供图镜背内区图案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一幅以山水画为背景的人物故事画面,在山脚下一位头戴席帽、身穿布袄的农夫手持锄头正在田间耕作。画面左侧是枝叶茂盛的大树,树下是两位身着长袍的官员手指土地正在交谈。下半部分为一对鲤鱼在河水中嬉戏追逐,张嘴鼓腮,展鳍摆尾,掀起朵朵浪花。外区为云纹带,与内区图案相接。此铜镜构图新颖,将人物、双鱼融于一镜,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中国现存铜镜中不可多得的实物珍品。
山水人物故事镜。受访者供图 山水人物故事镜。受访者供图渔猎文化的特征在金代文化中表现得十分突出,鲤鱼是女真族十分喜爱的动物。金国建立之初,其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黑龙江省境内,据《金史》记载,女真人世居于“白山、黑水”间。在这里“白山”指的是长白山,“黑水”指的是黑龙江。早期的女真人主要以渔猎为生,他们视鲤鱼为祥瑞之物。女真人认为鲤鱼是一种繁殖力很强的动物,因此将其看做是女真族人口繁盛的象征,雌雄双鱼形象在金代十分流行。
中新社 记者:该镜为了解金代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提供了哪些重要资料?
张伟:世居黑龙江地区的女真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等影响,其发展较为缓慢。1115年,金朝建立,女真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金朝加强了对黑龙江地区的统治,既有中央集权制的行政建置,又有羁縻统辖的地区。黑龙江作为女真内地,得到迅速发展。
金代黑龙江地区垦田面积扩大、农作物品种增多,农业人口增长,成为金朝的重要产粮区。这与金朝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推行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密不可分,黑龙江地区包括女真、汉、契丹等各族劳动人民的努力进取和辛勤耕耘,造就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镜背图案上半部分的人物故事画面,表现出当时农民忙于田间耕种、官员督察农耕的场景,说明女真人当时已从事农业生产,并得到统治者重视和鼓励。
铁铧。受访者供图镜背浮雕浇铸图案繁缛,色泽光亮,说明金代铜镜铸造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金代有大量原辽宋地区人口进入黑龙江地区,其中包括很多手工业者,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手工业技术,为黑龙江地区手工业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鱼纹铜镜的出现与金代人们祈求入仕做官的心理有关,中国古人把考取功名、入朝为官喻为鲤鱼跳龙门,随着金代科举制度的推广和发展,这种说法更是家喻户晓,而鱼纹铜镜的铸造,则真实反映了金代人祈望考取功名、入仕为官的心理。
铁犁镜。受访者供图中新社 记者: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如何见证金源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
张伟:金代人物故事镜所表现的主题纹饰,大多取材于唐宋时期传奇文学,将中原地区广泛流传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说等应用到铜镜上。这与金世宗、金章宗主张学习汉族文化,吸收唐宋文学、绘画艺术等有着一定的关系。
宋代梳妆图《中国墓室壁画全集》。受访者供图渔猎是金代女真人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将二者主题纹饰结合在一面铜镜之上,并完美融合,体现出了汉人与女真人在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交流互鉴的历史影响。
金代黑龙江地区文化的发展演变,既反映了中原文化对黑龙江区域文化的有益补充和积极影响,也展示了金代黑龙江地区文化的民族特色和独特魅力,以及为丰富中华文化做出的重大贡献。女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体现。
中新社 记者:铜镜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有何作用?如何看待中外铜镜文化方面的差异?
张伟:铜器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其中青铜镜是中国古代金属器物中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过许多影响的器物,也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根据考古发现,在日本、越南、俄罗斯和阿富汗及伊朗等国均出土了不少中国古代铜镜。由此可见,在中外文化交流中,除了茶、丝绸和瓷器外,铜镜亦占有一定地位。
中外铜镜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设计和用途上,还包括在艺术风格和社会文化的反映上。中国古代铜镜制作精良,纹饰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象征,表达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外国铜镜则更多地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铜镜功能的理解和审美表达的不同。
中外铜镜文化的差异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自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完)
受访者简介:
张伟,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研究部副主任,馆员,黑龙江省历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类陈列展览内容设计工作、黑龙江地方史研究等,黑龙江省博物馆基本陈列《黑龙江历史文物陈列——以肃慎族系遗存为中心》《哈尔滨往事——20世纪初哈埠社会生活展》《黑水文脉——黑龙江历史文物陈列》大纲主要撰写人之一。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