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求学十余载 在黔台胞“筝”情连两岸

发布时间:2025-01-08 05:05:11 来源: sp20250108

   中新社 贵州毕节8月9日电 题:大陆求学十余载 在黔台胞“筝”情连两岸

  作者 赵园

  “古筝和音乐是一种桥梁,通过这座‘桥’能打破很多刻板印象。”在贵州省毕节市定居4年后,来自台湾高雄的蔡芳咏告诉记者,她已经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将于9月回到母校继续深造。

  蔡芳咏的父母从事古筝制作行业,先后在台湾、福州开办过古筝制作工厂,制作的古筝销往美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地。

  自小喜爱古筝的蔡芳咏小学毕业时到北京参加音乐交流活动,这次活动让她萌生了到北京学习古筝的想法。“北京的小朋友很早就进行了专项的训练,基本功很扎实,她们很厉害,我很想变得像她们一样厉害。”

  2006年,蔡芳咏前往北京求学,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她2012年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演奏专业本科,2016年又考取了该校硕士研究生,2021年取得音乐美学艺术学硕士学位。

  求学过程中,蔡芳咏进一步接触了山东筝派、浙江筝派等流派,在同宗同源的音乐文化基础上,她还和大陆乐友们交换彼此对音乐的不同理解。

  求学期间,蔡芳咏认识了四川音乐学院同专业的贵州毕节人彭士泳。因为有共同语言,两人从朋友成为恋人,最后喜结连理。婚后,蔡芳咏随彭士泳定居毕节,已育有两个孩子。

8月,蔡芳咏和彭士泳在弹奏古筝。赵园 摄

  提起彭士泳,蔡芳咏的家人对他满口夸赞。在家人眼中,彭士泳孝顺善良又体贴,愿意陪老人聊天,也乐于帮助弱小。他们通过彭士泳了解到贵州很包容,具有发展机遇,因此蔡芳咏的父母也随女儿女婿一起,将古筝制作工厂迁往毕节。得益于当时毕节的招商引资政策,蔡芳咏家的工厂享受到了诸多优惠。

  在毕节生产古筝时,蔡芳咏家就地取“材”,创新地将毕节的生漆加入到制作原料中,使生产出来的古筝音色变得更加浑厚,质量更加上乘,工厂生意也越来越好。

2024年7月举办的“两岸一家亲 共圆中国梦”古筝交流音乐会。  赵园 摄

  蔡芳咏早已将贵州当作家乡。她以音乐为“桥梁”,为贵州发展作贡献。2024年7月,在多方帮助和协调下,蔡芳咏一家邀请台湾民间古筝乐团到贵州参加“两岸一家亲 共圆中国梦”古筝音乐会。演出后,乐团还前往毕节市赫章县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为易地搬迁的孩子们捐赠古筝、文具等。

  蔡芳咏说:“希望把我在音乐中感受到的纯粹和美好,传递给那里的孩子们,让他们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蔡芳咏还致力于推介贵州文旅。借助举办音乐会的契机,她组织乐团前往西江千户苗寨、黄果树大瀑布等地游览,感受多彩贵州的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增进台湾人对贵州的了解。“对台湾人来说,相较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贵州要神秘、陌生一些。我希望台湾的朋友能亲身来感受多彩的贵州。”(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