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1 12:37:39 来源: sp20241101
文/赵斌
“必须加快搜救,今晚可能是救人的最后机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应急救援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局应急搜救中心培训部原主任贾群林在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专访时提醒,今晚(19日)震区最低气温将达-16℃,被困于倒塌建筑物中的群众,在受伤且缺乏保暖和饮食的情况下,有效搜救时间变得更少了。
截至19日13时,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6.2级地震已造成当地113人遇难,536人受伤。
19日,为了加强普及抗震防灾知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组织相关专家接受媒体采访。受访专家深入解读了本次地震的特点和对余震的判断,也向民众介绍了不同场景下遇到地震的逃生技巧和防震的有效措施,并提倡重点对“老破小”建筑进行风险排查,防患于未然。
为何甘肃积石山发生破坏性地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专家、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城乡韧性与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高孟潭在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此次震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受到青藏高原隆起和向东北方向推挤的影响,是我国地震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在这一区域中广泛分布大批逆冲型断裂带。
历史上,这些断裂带就曾发生过多次大型地震,比如海源8.5级大地震、古浪8级地震。而此次地震发生在拉脊山断裂带,本身处于地震活动的构造带,具备发生强烈地震的背景。在国家抗震设防区划图上,该地带一直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地区之一。
接下来发生破坏性地震可能性比较大的区域有哪些?
高孟潭表示,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本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另外,高孟潭还表示,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
①台湾地区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至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至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高孟潭认为,中国是个地震相对多发的国家,在抗震防震方面,无论身处何地都不可以抱有侥幸心理。
建筑风险排查,非常关键
我国目前地震预测水平和最先进的美国、日本等国家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但是仍难以及时、精准地预测到所有地震。地震到底在哪天会来,影响几何,还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所以要想把灾害带来的损失与伤害降到最低,还是要从预防上入手。
高孟潭表示,防御是应对地震灾害的关键。严格按新的抗震标准设计施工的房屋建筑的抗倒塌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本次甘肃积石山县地震带来的灾害警示我们,各地应该加大对老旧房屋抗震风险的排查,尤其是相对欠发达地区。从电视上看到的积石山地震现场,倒塌的房屋中很多都是年久失修的自建房,存在达不到当地抗震标准的可能。
高孟潭表示,及时对存在抗震等防灾风险的建筑进行加固等处置,对于防范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非常关键。
地震逃生到底“跑不跑”?
建筑防震级别再高,也有面对“超标”地震的可能。如何在地震等灾害到来时正确处置,争取最大的逃生机会?
贾群林在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专访时说:“地震来临时跑与不跑关键看场景。”
1、地震来临逃生“黄金12秒”。原则上在12秒之内可以跑到安全地带避震,否则建议选择就地躲避。跑的时候要尽量注意保护头部,以及跑到室外建筑物倒塌砸不到的地方。
2、躲避小房间生存几率高。在室内尽量选择居中的承重墙侧躲避,符合条件的卫生间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有水等资源,可以延长等待救援的时间。
3、床上躲避脸朝下。如果睡梦中被地震惊醒来不及寻找合适的躲避房间,则迅速滚到床边位置、脸朝下,并且用被子等柔软物护住头部,尽量避免被坠落物砸中要害。
4、大型、结实家具可依靠。像非常结实厚重并且大型的衣柜、保险柜可以作为我们躲避的依靠,有可能撑住坠落的重物,从而为我们留出逃生空间。
5、平时防灾知识学习、演练很重要。灾害面前,有效逃生时间稍纵即逝,正确娴熟的逃生方法在灾难面前让我们逃生几率大大增加。丰富的防震知识不仅让我们知道如何有效逃生避险,还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储备避灾物资;
6、家庭演练很关键。家庭中有孩子、老人等弱势群体的,要在家庭演练中形成谁来帮带谁逃生的习惯性记忆,这会极大增加弱势群体的成功逃生几率。
7、精准反映信息。灾害来临成功逃生后,如果看到有受灾群众被困,及时拨打救援电话,简洁精准描述位置和现场情况,条件允许的话拍照片发给救援人员,这对搜救意义重大。
8、灾区自救发动群众。在专业人员到来之前,灾区要尽量组织群众展开自救和互救,优先救助表面的受伤群众,这样效率更高。
同时,贾群林也表示,建筑风险排查很关键,如果发现建筑有灾害风险,可以及时向建设部门反映。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