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国潮“出海”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4-11-25 23:18:37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社 北京3月15日电 (记者 应妮)国际时装周上大放异彩的中国织绣、在海外街头频频出现的传统汉服、川流不息的观众在法国豫园灯会现场打卡留念……当非遗国潮在中国国内掀起一阵阵热度的同时,也迎来了“出海”的好机遇。

  在服装行业深耕多年的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因苗绣与贵州结缘。从2003年起,她多次带着设计师来到贵州,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灵感,打造富含文化意蕴的独特美学作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之后她把目光转向海外,2017年依文集团携手贵州绣娘和民族手工艺产品走进伦敦。

  2023年,44件含有贵州苗绣元素的设计时装亮相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以精美的纹样图案与细腻的手工工艺,展现了贵州苗绣的艺术风格,成为米兰时装周的一个亮点。

  也是在2023年,作为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中法时装周开幕大秀,“恭王府服饰秀”以“非遗传承国潮文化”为设计理念,展出国际著名服装设计师劳伦斯·许创作的恭王府系列高定服装,提取恭王府古建园林、建筑彩画、天下第一福等传统文化元素,将精致的云锦面料与苗绣、苏绣等技法相结合,采用西方立体裁剪,在穿针引线中展现巧夺天工的传统技艺。

2023年9月“恭王府服饰秀”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恭王府博物馆供图)

  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看来,通过积极建设以“恭王府服饰秀”为代表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项目,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尚化、国际化、多元化的有效路径,在“文化+时尚”的跨界融合中,让世界看见中国传统的“精雅生活”。

  为进一步促进民族手工艺文化的发展,夏华认为,要鼓励企业搭建纹样数字化应用和交易平台,建立开放共享平台,吸引全球设计师和时尚品牌;将全球设计研发资源引入传统工艺聚集区和欠发达地区,与手艺人合作共创,打造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推动民族手工艺从“指尖技艺”发展成“指尖经济”。

  毋庸置疑的是,非遗的潜在文化价值和消费价值正与日俱增,需要在现代消费环境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间。而年轻化正是非遗破局的前进方向。品牌对于传统文化年轻态的演绎,不仅能为其文化表达创造新的机会,也成为其与消费者建立共振沟通。

  力推年青传承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近两年一直在做的事。2023年该协会公布的首批20位优秀青年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在40岁,他们都在各自不同领域发挥所长,且不乏硕士、博士的身影。如1990年出生的羌族刺绣项目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居悦,除跨界合作一系列羌绣高定礼服外,还与高校实验室合作羌绣数字化动态呈现,身体力行以科技赋能非遗的活态传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会长王晓峰表示,近年来协会积极推动传统手工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苗绣、景泰蓝、剪纸、瓷器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艺产品,通过参加各类国际展览、文化交流活动以及跨境电商平台成功实现了“出海”,在海外市场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他指出,未来要进一步创新推动民族手工艺与国际市场接轨,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和个人以更加国际化、市场化的视角,将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平台,让更多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在国际舞台焕发新的生命力。(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