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9 00:23:02 来源: sp20241119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足迹遍布全国多地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进入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蹄疾步稳,科技创新迸发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澎湃动力。
显底气
破局一个个“卡脖子”难题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工集团考察时这样强调。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徐工集团锚定科技创新,破局“卡脖子”难题。今年3月,徐工集团自主研制的“世界第一吊”在河北衡水成功首吊,第七次刷新由自己创造的千吨级起重机研发纪录。
一项项高精尖的科研,不断刷新纪录;一个个工程研发,彰显着“中国智慧”。
在山西太钢,一片钢比纸还薄,厚度只有0.015毫米,这是世界第一薄“手撕钢”。
2017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山西太钢考察调研。总书记殷殷寄语,让该公司首席工程师廖席和研发团队深感责任在肩。“我们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7个攻关组。”廖席说,在总书记考察3个月后,公司成功轧出0.015毫米的超薄不锈钢箔材,世界首创。从航空航天、高端电子、新能源领域,到当下流行的折叠屏手机都有它的身影。
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京考察南瑞集团时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要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电力系统是最复杂的工业系统之一,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是世界级难题。南瑞集团自主研发的各种核心设备,攻克了巨型水电站监控系统等一系列“卡脖子”技术。
见神采
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南至海南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北达哈尔滨工程大学、东临上海张江科学城、西抵宁夏宁煤煤制油项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从南到北、从东至西,始终心系科技创新。
一架中国商飞公司C919在新加坡航展上做飞行表演 (新华社 邓智炜摄)
中国空间站遨游太空、“中国天眼”巡天观测、北斗导航正式上线、“奋斗者”号深潜万米海底,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时代科技创新突破蓬勃发展,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6月21日,“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官方微博发文,“您有一条新的物流通知,来自月球的神秘包裹正在运输中,当前运输进度70%+。”今年是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20周年,从嫦娥一号拍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六号成功实现月背“挖宝”。20年来,中国探月工程不断刷新人类月球探测纪录。
北京中关村亦庄园,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设立3年多来,无人配送、无人零售、无人巡逻等无人驾驶场景纷纷落地。
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驻足在这个世界单体最大的自动化码头,身处几乎空无一人却异常忙碌的工作现场,码头“中国芯”的科技魅力令人震撼。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已从2012年的第34位快速上升到2023年的第12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有力量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5月,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并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又一次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新部署,“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全国各地结合实际推进新质生产力。
江苏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创新产出上,今年一季度首超50%、达50.2%。
浙江省在产业链质量攻关上加力突破,在重点产业链培育一批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优化高能级质量基础设施平台布局。
安徽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里、发展中,将科技创新“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
月亮湾科教创新区
湖南国资国企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开花结果”,世界级“灯塔工厂”日夜不停,中联重科平均每6分钟可生产一台挖掘机。
雄安新区,以卫星互联网、商业航天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应用场景示范地和产业生态新高地为愿景目标,加快谋划空天产业新赛道。
新质生产力引领梦想飞翔,创新的火花,点燃这个时代。新时代新征程,全国各地一步一个脚印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拥抱世界
友好互利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去年11月,在重庆闭幕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中国首次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倡导并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坚持“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获正式立项。江苏与芬兰、挪威、奥地利等10个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建立产业研发合作支持机制。
菌草技术是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在20世纪80年代发明的技术,核心是“以草代木”。该技术从中国福建一路走进亚非拉和南太平洋国家,目前已经推广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当地民众誉为“幸福草”“致富草”。
马铃薯种质如何创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与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农业大学,共同开展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优势互补。目前,中俄双方联合建立了“丝绸之路中俄技术转移中心”和“中俄马铃薯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联合实验室”两个科研合作平台,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走出去,引进来,“中国智慧”在世界一路生花。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 是钟寅/文 刘畅/摄 李艺婷/海报设计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