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23:40:55 来源: sp20241118
《出发》海报。 出品方供图
电影《出发》在今年暑期与观众见面了。这部影片讲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夕,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毛泽东与学长萧子升徒步千里、深入民间,探访世间万象与民生百态的故事。他们从起始“把河滩当床,蓝天当帐幔,月亮当灯笼”的激情浪漫,到感受百姓遭遇的困苦后变得迷茫,以往的认知逐渐被颠覆,深受触动的青年毛泽东开始在中国大地上探寻救国救民的“大本大源”之道。
我们的创作团队用3年时间精心打磨剧本,4次深入实地采风调研。我们追溯毛泽东当年的脚步,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走,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然后想象、写作,力求塑造一个真实、生动的青年毛泽东形象,呈现一部具有中国美学特征的电影。
很多人说《出发》像创新的中国公路片。公路片是“二战”后的美国因其发达的公路系统从传统西部片中衍生而成的电影类型片。但在浙江师范大学的路演中,一位教师称《出发》是“山路片”,我们觉得更加贴切。《出发》没有公路的画面,青年毛泽东和萧子升用双脚行走在被儒家文化和农耕社会习俗包裹的旧时代,行走在山水之间,让心灵得到洗礼,并对中国的未来进行了深入思考。
观众认知一部电影的地域属性,更多的是从方言、饮食、服装、建筑等方面切入,而不仅限于拍摄地点的景观展示。这就要求电影主创团队在拍摄地要有长期的本地化生活经验。我们进入湖南的山区、平原,沿着毛泽东当年的路线,徒步走过那些狭窄而历史悠长的古道,涉过深深浅浅的溪流,想象当年毛泽东如何在这里停驻、从这里经过,如何与当地人交流。通过这些考察,我们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剧本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回到百年前的历史环境,去展现当时青年人的风貌,探寻伟人的成长之路。我们根据历史事实、题材的特点以及人物的特性,构建了影片独特的视听表达。
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毛泽东的外貌形象大致有3种:夹着油纸伞、穿着长衫的青年人,身穿军装、头戴八角帽的中年人和穿中山装或者大衣的老年人。1917年,毛泽东只有24岁,这个年龄段的形象不太经常在影视作品中出现。他年轻时是什么样子?我们希望表现即将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毛泽东,穿着更大众化一些,更贴近观众对那个时代普通人的认识和想象。基于照片资料和社会调查,我们通过海选的形式,经过各方论证并达成共识,在100多位演员中确定由罗泽楷饰演毛泽东,他也是2020年电影频道“青年演员优选计划”候选演员。
在叙事上,我们基于历史事实,没有过分戏剧化,力求不失去真实感。我们不希望通过虚构来增强戏剧性,将主人公神化。影片的群演大部分不是职业演员,而是在拍摄地现找的。他们既是演员,也是影片的二度创作者。他们长期生活在当地,操着当地的方言,遵从当地的习俗,对本地革命先辈的理解更加深切、纯粹。而主要演员自然真实的表演,也使观众相信这群演员就是“本地人”,进而更相信这个革命历史故事。
这部影片用“水”的意象贯穿全片,讲述了一段朴素的“行走”,呈现了一部蕴含中国哲学思想、具有中国美学特征的诗意电影。
影片创作团队成员不少是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师生,中国美术学院倡导的山水“望境”艺术理念,以及绘画的散点视角对影片影像风格产生了深刻影响。创作影片时,我们往往会倾向于从造型、美学的角度出发。创作过程中,我们更多地采用中国山水画卷的方式和长镜头语言来讲故事。影片的取景地湖南长沙至益阳一带多丘陵和平原,也有一部分山地,丰沛的水汽与茂密的植被使这里光线的变化十分丰富,拍摄的影像多姿多彩。影片展现了这种独特的地理和生态学特征,而且色调是变化的:起初饱和度较高,随着故事的发展,饱和度逐渐降低,最终转变为黑白,营造出类似版画的效果。有些场面的大群像,又具有强烈的雕塑感。
真实的山水教会了我们如何创作。我们用摄影机寻找新的角度,展现中国美学。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故事像中国山水画卷一样展开,从远景到近景,逐渐揭示人物和事件。影片没有使用很多特效,大部分都是实拍镜头,这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时爬山、下水。我们的摄影也会寻找动物视角,例如蛇、青蛙等,它们既是当地的物种,又是环境或者说天地对人类活动的见证。这样的摄影方式,让我们创作了许多长镜头画面,以此展现场景的全貌以及人物在其中的运动和情感变化,这种手法与中国山水画卷中的“游观”概念相呼应,都是一种对空间和时间连续性的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让观众感受到超越时空的中国美学意蕴。
电影《出发》的结尾,是一个以国画大师蒋兆和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流民图》为灵感的长镜头。青年毛泽东通过这次游学接触到最贫苦的人们,感受到他们承受的苦难。影片最后,随着“出发”字幕的出现,毛泽东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作为一个革命者,他正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信念。我们相信,通过影片的叙述,观众感受到青年毛泽东的一段心路历程,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也带给观众深深的启迪。
(作者系电影《出发》导演、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
(责编:王仁宏、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