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08:35:50 来源: sp20241116
【学思践悟】
作者:刘金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食物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而提出的,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长远眼光,是对中国发展方略的深邃思考和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怀,充分反映了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深谋远虑,有力彰显了对中国粮食安全等“国之大者”的远见卓识。大食物观不仅为新时代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而且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乃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粮食安全是事关我国当前和长远的“国之大者”。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营养需求日益多元化、全面化和均衡化,粮食安全逐步向食品安全转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大食物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比如群众所吃食物种类不仅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还包括肉、蛋、奶、油、果蔬、水产品等副食;食物来源不仅包括种植业,还包括养殖业和生物产业;食物结构不仅包括普通农副产品,还包括绿色、有机、无公害的高品质农副产品;食物范畴不仅包括初级农副产品,还包括精深加工的农副产品。简而言之,大食物观既要保障“米袋子”安全,也要保障“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油瓶子”“奶罐子”安全;不仅追求食物数量和种类,更注重食物的品质和质量。
大食物观在拓展传统粮食生产范围和安全边界的同时,实现了农副产品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的深刻转变,表明我国正在迎来发展现代农业、保持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供求平衡的一次重大变革。大食物观关键在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和农林牧副渔的和谐发展,核心在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保障国家粮食和食物安全,本质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人民群众意愿,大食物观是对食物结构变化的时代走势所做的及时回应,也是对更高水平农业现代化的精心谋划,对指导新时代我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挑战性不断上升,世界范围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因素急遽增加,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显得越来越突出。我国只有牢固树立和着力践行大食物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种业,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千方百计扩大粮食产能,想方设法提高粮食品质,才能真正发挥粮食安全“压舱石”的作用,才能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二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大食物观把人民群众“吃得更好”这个最大民生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旨在让当下国人和子孙后代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吃得更安全、吃得更放心,这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善和保障民生问题上的高瞻远瞩。当前,我国食物资源在生产、供给、流通和监管等环节存在着诸多短板,城乡居民膳食结构还不尽合理,特别是安全优质食品供求结构失衡,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有效供给能力较为薄弱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食物观既体现了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认识,也体现出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准确把握和超前谋划。
我们只有自觉践行大食物观,顺应“大健康”时代人民群众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在保证食物品种丰富与数量充足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供给,才能推动社会成员食品消费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有营养”“吃得更健康”方面转变;只有以大食物观为指导和统领,建成一批批城乡居民信得过的米粮仓、肉蛋筐、鱼虾篓和果蔬盘,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食物多样化、精细化、营养化、生态化的新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餐桌上的幸福”。
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和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的根本指南。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发利用食物资源、保障食物多样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巨大成效,但是,结构性矛盾依然是制约我国食物发展的长期性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禀赋尚未充分发掘、食物区域分工不够合理、食物结构低端化、绿色转型滞后缓慢,等等。这些不利因素也是践行大食物观的主要障碍。农业农村部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14亿多人口,每天需要消耗粮食70多万吨、油9.8万吨、蔬菜192万吨、肉类23万吨,要满足如此巨大的消费需求,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广撷食材、广开食源、广辟食路。就此而言,大食物观不仅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战略思考,而且也是坚持和恪守新发展理念的战略举措。
各地只有结合实际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和引领,着力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大文章,才能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只有统筹协调耕地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开发,全方位多途径拓展食物来源,才能不断增加食物多样性;只有坚持生态优先,充分考量环境承载力和竭力保护生态环境,切实保障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生态安全,才能维护食物生产安全、供给安全、营养安全和质量安全;只有注重以扩大对外开放为驱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食物资源、两个食物市场,才能进一步拓展食物保障范畴;只有从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元化的食物需要出发,正确把握和科学处理“存量”与“增量”、“数量”与“质量”、“生产”与“生态”、“国内”与“国外”等方面的重大关系,做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食物供给体系,不断增加食物数量、提高食物品质、实现食物供求平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基础。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24日 06版)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