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辅具“助老”更要“适老”(百姓关注)

发布时间:2024-06-04 12:48:00 来源: sp20240604

  “帮家中老人取拐杖时,我发现新买没多久的拐杖在手柄连接处出现了松动。如果老人使用时发生脱落,后果不堪设想。”日前,上海市的胡女士在来信中反映了养老辅具存在的质量问题。

  从最初的轮椅、拐杖,到如今的助行车、电动床、爬楼机、移位机等,近年来,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推动健康产业不断细分,养老辅具广泛进入老年人生活。养老辅具提高了老人生活质量,有效缓解了护理难题,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养老辅具主要服务身体状况欠佳的老年人群体,但一些养老辅具质量堪忧,不仅无法起到助力效果,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辽宁沈阳市的黄女士反映:给老人购买的轮椅在前进时明显往右偏斜,需要人力矫正,“如果是老年人单独使用,很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养老辅助器具消费体验项目报告显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些养老辅助器具质量不佳。例如,助行车存在驻车设计不合理的情况,有的产品一味追求轻量化、高灵活度,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翻身器等产品未注明或强调使用禁忌及适用人群的身体情况等,如果消费者不慎操作错误,很容易造成身体的二次损伤。

  有的养老辅具缺乏详细使用教程,老年人不会用、用不好的现象比较普遍。陕西西安市的吕先生表示,家中一款智能血压计操作十分复杂,使用说明书的字体太小,老人一直不太会用,需要有人协助使用。“养老辅具的生产方和销售方应提供详细的使用指南,或为消费者进行相关的培训。”吕先生说。

  还有的养老辅具不断迭代升级,科技感十足、功能繁多,但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陈先生曾购买了一款能看视频、能听音乐、还能语音通话的智能老年手环,但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日常使用中很少用到,而真正需要、经常使用的心率监测等功能却藏在二级页面中,无法及时找到。

  笔者走访了一家售卖养老辅具的店面,看到店里销售的轮椅价格从几百元至上万元不等。“主要区别在于使用的材料和功能不同,其实一般人使用千元左右的轮椅就足够了,有很多功能老年人不一定能用到。”销售人员说。现在市场上养老辅具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还相对匮乏,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相关标准、技术、检测规定等也不完善,导致了质量不佳、溢价高等问题。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陈琳表示,老年人的需求是动态发展的,会不断有新的需求出现。因此,养老辅具和相关适老产品的设计,不仅要安全、方便、实惠,同时还要追求环保、美观、温馨。在情感上与老年人有共鸣。“只有真正站在老年人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才能让老年人享受到优质的产品体验服务,得到精神上的尊重和满足。”陈琳说。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专业的康复辅具,租赁是更为经济的形式,但目前覆盖人群并不多。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纷纷推出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出台了对困难老年人的补贴政策。“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辅助器具越来越成为众多家庭的必需品,但申领标准要求往往比较严格。申领政策也需要不断改善、灵活调整,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陈琳说。

  不少读者建议,有关部门应对养老辅具产品严把生产关、销售关。山西阳城县读者杨果平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养老辅助器具国家标准,不断加强行业监管,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实用性。“生产企业应在产品适老化、精细化上下功夫,更好满足和适应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老年消费者也要改变价格越贵越好、功能越多越好的消费观念,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理性消费。”杨果平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7日 07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