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三次考察安徽,总书记始终聚焦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2024-11-18 13:52:02 来源: sp202411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目光始终聚焦科技创新。

  2016年4月,走进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要求“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0年8月,参观安徽创新馆,指出“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

  2024年10月,来到合肥滨湖科学城,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这其中,既有一以贯之的关注,又有不断深化的要求。

  科学技术打头阵,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三次考察,总书记都详细察看科技成果、询问科研进展,关切基础研究。

  2016年,指出“我国的经济体量到了现在这个块头,科技创新完全依赖国外是不可持续的”;2020年,道明“最重要的是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此次在安徽,强调“高新技术是讨不来、要不来的,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

  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上下更大功夫”。

  此次合肥滨湖科学城展示了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个安徽科创引领高地,推出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展现安徽抢抓原始创新的决心和能力。

  总书记进一步要求:“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命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正处于爬坡过坎、全面推进的关键历史时期,唯有“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科技竞争力和引领力,从而赢得更多战略主动、掌握更多发展主动。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个细节,意味深长:2016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总书记对量子通信研发工作给予肯定:“很有前途、非常重要。”此次在合肥滨湖科学城里,一件件量子科技的应用成果已展陈在展厅当中,不少已经投入市场,正为全球用户提供来自中国的量子科技解决方案。

  推进现代化建设,要靠科技强国、产业强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能更好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2020年考察安徽时,总书记就强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这一次,总书记听取当地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介绍。在合肥滨湖科学城,总书记同现场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亲切交流。他们中有来自传统制造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代表。

  “要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总书记一番话提供明晰指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让创新链的好技术不断变成产业链的新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稳增长、促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向改革要动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

  2016年,在同中科大科技人员交流时,总书记指出,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

  此次考察中,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

  背靠50多所高等院校资源,合肥加快科研人才培育。一批批高技术人才不断成长,成为科技创新的支撑底座。

  科技攻关实践一再启示:解决“卡脖子”问题,关键不仅在“投钱”,更在“投人”。科技强国,离不开一个个科技尖兵、科技方阵。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离不开体制机制的突破。

  此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释放出鲜明信号:向改革要动力、以人才增活力,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迸发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澎湃动力。

  策划:刘菁、张晓松、鞠鹏

  主笔:黄玥、严赋憬、何曦悦

  视觉:包昱涵、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安徽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