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6:29:39 来源: sp20241126
中新网 兴安盟10月19日电 题:内蒙古小镇父子的移动“星空影院”
作者 奥蓝 时秀霞
时近霜降,天已转冷,内蒙古兴安盟巴日嘎斯台乡哈拉黑村却是一番火热场景。约百名村民穿着厚衣服齐聚村里的小广场,用自带的小板凳占上好位置。
挂影布、摆放桌椅、调试数字放映机……65岁的电影放映员许占华与儿子许春云熟练地做好准备工作。晚上7:30分,电影《万里归途》准时放映。乡亲们啃着秋果看得有滋有味,激动地互相交谈。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赵欣说:“每个角色都有让人泪目的瞬间,全程眼眶湿了好几次。”
这样有银幕、星空共同点亮乡村的场景,陪伴了许占华46年。
许占华父子生活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保龙村。许占华性格稳健,和电影放映机打了46年交道。许春云性格外向,和父亲一起放电影已两年。父子俩组成的放映队,在当地小有名气。
(资料图)图为徐占华父子的露天“星空影院”。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 供图“我父亲热爱放电影,一直坚持做公益放映。我也愿意陪他一起。”许春云说,2020年,父亲因身体原因不能到太远的山村放映,他就陪着父亲,帮父亲的忙。渐渐地,许春云学会了放映电影,移动“星空影院”也由于许春云的加入而依然活跃着。
“以前放电影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还都是夜路。”许占华介绍说,他负责的区域有36个村子要跑,最远的村屯离家30多公里。1978年刚参加工作时,放电影要骑着自行车,驮着发电机、放映机、大喇叭、影片、银幕等百余斤的设备。有一年,许占华竟穿烂了10双解放鞋,最多一晚的观影村民超过了1000人。
从骑自行车到毛驴车,再到三轮车;从8.75毫米到35毫米胶片机,再到数字化电影放映机;从黑白、彩色再到高清画面,“咱得不断学习,才能放好电影!”许占华在不断地学习放映技术。
“当然是我学得快,父亲当场没学会的我教他。”许春云向父亲学习,许占华也和儿子学习。就这样,父子俩互为助手,分工合作,默契配合。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我们的放映设备用一个箱子就能轻松打包带走。”许占华说,放映电影早已从过去完成放映任务,转变为把每个老百姓的观影意见、口碑放在心里,父子俩精心挑选的佳作涵盖了爱国主义教育、农业科技推广、法治宣传、消防安全、禁毒宣传等多个方面。
(资料图)图为徐占华父子的“星空影院”走进校园。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 供图至今,许占华和许春云接续放映电影1.6万多场次。最近几年,平均每年要放映约300场电影。
“只要老许来放电影,我场场都看,我可是他的‘粉丝’!”哈拉黑村村民赵福民是许占华忠实的“影迷”,提及自己46年的观影经历笑得开怀。
如今,在许占华的家里,数百个盒子封存着他这些年放映过的电影胶片。父子俩偶尔也会拿出来细心擦拭,并放映几分钟,以便于更好保存。
“放了大半辈子电影了,只要有人看我就一直放下去。”许占华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群众感受到公益电影的魅力。(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