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0:50:39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网 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应妮)“先把用艾草和糯米粉和成的面剂子擀成薄片儿,然后再加进去豆沙馅,包起来揉成一个圆团儿……”北京市怀柔区北京果脯博物馆的非遗体验区日前热闹非凡,30多名学生和家长在技术老师的指导下体验青团制作。这是怀柔区常态化推动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一个缩影。
怀柔区杨宋镇年丰庄善缘老会现场的非遗表演。北京市怀柔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挖”:挖掘优秀乡土非遗资源
挖掘和传承乡村非遗资源,不仅能保护独特的乡土文化基因,还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
“十四五”以来,怀柔区大力深挖乡村非遗资源,完善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及代表性传承人管理体系,加强对本区琉璃庙镇敛巧饭风俗、杨宋镇年丰庄善缘老会、渤海镇沙峪村竹马、长哨营满族乡满族食俗、喇叭沟门满族乡帽山村二魁摔跤等一批国家级、市级非遗项目的动态传承、开发、保护与利用。
目前,怀柔区已拥有3项国家级、9项市级、36项区级非遗项目。付麻子香油、杏仁油、杨门浆水豆腐、茯苓饼、景泰蓝制作等非遗项目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制作以及轿子坊民俗活动通过相关平台对外发布,一项项特色乡村非遗项目已然成为怀柔区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怀柔区首个非遗宣传展示基地揭牌。北京市怀柔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建”:建设非遗宣传展示基地
为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怀柔区在桥梓镇设立了全区首个非遗宣传展示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20000余平方米,内设浸烙葫芦、京绣、阮氏沙燕、绳编、陶艺等非遗项目,陈列红色教育、木画、农耕等系列展品300余件。现有能容纳500人的研学教室6间,非遗传承工作室5间,爱国教育展厅1处,落户非遗传承人4人。
在非遗技艺传承中,让中小学生们切实体验到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至关重要。基地通过实践大课堂、非遗公开课等形式,由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学,让学生通过京绣的一针一线缝纫,浸烙葫芦的绘、烙、浸、染工序,锻炼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
京郊灯笼第一村红庙村。北京市怀柔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培”:培育乡村非遗特色产业
怀柔区注重乡村非遗特色产业的发展,解决乡村非遗特色产业的实际发展难题,开展直播活动,助推乡村非遗特色产品宣传,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非遗文化大餐。
以怀柔区九渡河镇红庙村的灯笼为例,该村不少人会做灯笼但附加值有限。近年来,在传承本村灯笼非遗文化的基础上,怀柔区建立乡情村史馆,启用传统手工艺传承培训基地,让村里的灯笼手艺人在此开展培训教学活动。慕名而来的游人可免费参观展馆、体验灯笼制作,依托村里的民宿等产业,游客可以吃住在红庙,发展“驻停经济”,提高手工艺品的附加值,实现传统手工制作向农文旅服务的转变,有效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如今的红庙已是美名远播的“京郊灯笼第一村”。
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怀柔区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治理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本乡本土非遗传承与保护为抓手,推动乡村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