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4:55:36 来源: sp20241105
中新网 沈阳3月19日电(记者 韩宏)为迎接沈阳故宫申遗成功20周年,3月19日,由沈阳故宫博物院、山西博物院、鞍山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晋韵华彩——山西琉璃艺术展”在沈阳故宫开幕。
3月19日,“晋韵华彩——山西琉璃艺术展”在沈阳故宫拉开帷幕。该展览通过134件(套)文物讲述神秘多姿的琉璃文化,展示山西琉璃古老的东方文化遗产,见证中国古代琉璃工艺取得的辉煌成就。图为团龙纹琉璃壁心(清)。(沈阳故宫博物院供图)本次展览通过一脉相承的烧造工艺,从“山西琉璃的时代变迁”“建筑上的琉璃”“庙堂与明器”三个单元,134件(套)文物,讲述神秘多姿的琉璃文化,展示山西琉璃古老的东方文化遗产,见证中国古代琉璃工艺取得的辉煌成就。
琉璃作为建筑的重要附属构件,主要用于屋面装饰,具有表达秩序、宣传礼制、求吉纳福等作用,极大丰富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涵。山西自古就是琉璃生产、使用的重要地区,琉璃在建筑上应用广泛,流派众多传承有序,造型庄重色彩绚丽。
黄绿釉狮子脊兽(宋)。(沈阳故宫博物院供图)在“山西琉璃的时代变迁”单元中,丰富的山西琉璃遗存,展示了难得的早期琉璃艺术发展序列。山西各地的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低温釉陶明器;北朝时期,平城和晋阳先后为北魏和东魏、北齐的政治文化中心,诸多重要遗址中都可见铅釉陶器;隋唐时期政权稳固、经济繁荣,三彩釉陶成就斐然;两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在建筑上和墓葬中出现了许多琉璃精品。
1966年发掘的大同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司马金龙墓,出土了大量釉陶器物,有骑马武士俑、仪卫俑等,这些器物皆用粗红黏土作胎,施绿、黄或酱色釉,造型生动写实,极富生活信息。
“永服(福)宫大脊”字样脊筒。韩宏 摄本次展览第二单元主要展示建筑上的琉璃。元朝统一全国后,山西琉璃的制作品类、造型、工艺、色彩等各方面,较前均有发展。元初创建的永乐宫,各殿瓦顶上的琉璃构件制作技艺极高。明代社会市民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寺庙兴建,促进了琉璃制造的空前繁荣,其制作规模、技术均创新高,琉璃艺术佳品丰富多彩。清代的琉璃制造业建筑构件格式化,屋顶上素面脊筒增多,工匠世袭传承,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来自海城黄瓦窑的19件琉璃构件展示了特殊的琉璃生产工艺和为宫廷建筑装饰服务的属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黄瓦窑是清代盛京地区一处规模宏大的御用琉璃官窑,主要负责供应清代皇家宫殿、行在、陵寝、寺庙等建筑所需之琉璃砖瓦。明朝末年,原居山西介休的侯氏举家迁至海州(今海城)析木城并在此创建侯家窑(黄瓦窑前身)。海城市析木镇缸窑村旁曾挖掘出一座烧制琉璃瓦的馒头窑,窑内出土100余件文物,有的瓦件上清晰地刻有大清门、永福宫等字样。本次展出的有“永服(福)宫大脊”字样脊筒、“福陵角楼”阴刻字样脊筒等。
晋城东后河出土彩釉明器家具。(沈阳故宫博物院供图)此外,在“庙堂与明器”单元,琉璃的异彩纷呈不仅体现在建筑构件之中,从佛陀到菩萨、从关帝到道君,大量的庙堂用器也披上了五光十色的琉璃彩。发现于1955年的明晋裕王墓中(墓主人为明代末年第十一代晋王朱求桂),陵墓墓门门顶及左右八字墙可见蓝绿釉勾头、滴水、脊兽等琉璃装饰。(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