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1:31:19 来源: sp20250107
大学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也需保障其公益性。
随着硕士研究生扩招,部分高校住宿资源紧张的问题愈加凸显。12月10日,中国新闻网一则“多所高校明确不予安排住宿,是否合理”的报道,再次引发了相关讨论。
据报道,近年来,多所高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提供住宿。例如,北京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南京大学则明确,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学校不提供校内住宿,学生需自行安排住宿,学校给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适当的交通补贴。
其实,学校不再给部分硕士研究生提供住宿服务,早在2019年就曾引起社会关注。当年,复旦大学等校就明确不为专硕生提供校内住宿,会协同相关院系努力拓展校外住宿资源,协助全日制学生以社会化方式解决住宿需求。
从现代大学建设角度看,大学不提供住宿服务,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大势所趋。但这同时也需要社会有相应的配套服务,保障社会化后勤服务方式的公益性。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在推进大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主要举措就包括由校外企业、机构为学生提供学生公寓服务,学生住校外公寓,或者自己到校外租房,让学校专注教育教学。但这一改革随后遭遇阻力,被质疑影响对学生的寄宿制教育,并加重其经济负担。
因此,过去20年来,我国高校主要还是采取由学校为学生提供集体宿舍的住宿服务方式,只有少数高校引入社会力量,给学生提供了自选校外学生公寓的服务方式。
但如今,由学校提供集体宿舍的服务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如大学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实行弹性学制,用5年或者6年时间完成本科学业的学生,宿舍怎么解决?
而随着我国高校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把关,更多研究生延期毕业,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也是一大难题。
另外,近年来,我国不少高校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如果必须解决按规定学制毕业的学生住宿,扩招就会受阻,让专业硕士到校外租房,也是高校应对研究生扩招的现实选择。
由于到校外租房,费用高于学校提供的集体宿舍,不少专业硕士质疑学校这种做法增加他们的负担,且是对专业硕士的歧视:同样是硕士,为何学术硕士就可以住校内集体宿舍?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地要求专业硕士自行租房,而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校外租房提供相应的便利。
为此,学校应与所在地政府、街道、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住宿资源,地方政府要把学生校外租房纳入人才廉租房政策给予适当优惠、进行补贴。
学校也要整合校内外住宿资源,面向所有学生,进行一视同仁的申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住校内宿舍还是校外宿舍。而在实行自由申请制基础上,还应给贫困生优先申请校内住宿的权利。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也只有少数大学会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部分申请校内住宿的服务,很多大学的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都在校外租房,这可以让大学更好地聚焦教育与学术研究。
所以,对于大学不提供住宿服务,不必大惊小怪,而应该重点关注如何实行社会化的住宿方式,才能既有利于学校办学,又给学生自主选择权,并对学生尽到基本保障责任。(新京报)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