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9:53:41 来源: sp20241114
中新网 7月2日电(记者 张尼)“中国数字经济关系发展大局,事关中国未来竞争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在一场研讨会上强调,数字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举办的“数字科技企业创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新书《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经理李开龙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强发表致辞。
《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在北京发布 (供图)数字经济事关国际竞争力,一步落后会步步落后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兴起,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蓬勃发展,形成了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产业和新生产力,有望引领全球经济走出低迷,开启新的繁荣。”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眭纪刚组织编写的《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中如是评价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在眭纪刚看来,数字经济在本质上符合新质生产力低碳、智能等大趋势。
会上,刘尚希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去认识它。“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具有加速度特征,比如说现在的人工智能差距一旦落下来,后面很难追上去,因为它不是靠着实验室搞出来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是依托于社会的大环境。”
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克同样认为,围绕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大国竞争愈演愈烈,而数字技术正是竞争的关键。
不能用工业文明的思维去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化不是工业化的简单延续拓展,所以我们不能把当前的数字革命看成第四次工业革命,那就把它当成了工业革命的一个余波,这样贬低了数字经济产生的颠覆性影响。”
刘尚希在会上强调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如果把当前的数字革命看成第四次工业革命,很可能使我们以传统的逻辑理解新生事物,陷入到误区当中。再放到传统的工业化的框架里面去谈新质生产力,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科技部调研室原主任、研究员胥和平也认为,不应该以传统工业时代的做法去发展数字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当代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产业基本逻辑和思虑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工业经济时代主要关注的技术、产品、产能,走向数字智能时代更多关注产业创新生态建设。产业生态怎么建?要素、创新体系、创新载体以及创新服务要同步发展。
孙克谈到,和传统工业技术最大的不同是,数字技术是一种群体性技术突破。比如信息通信技术,是很多种技术的融合,融合在一起就能产生1+ 1大于2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谢富胜认为,要想中国整个经济发生转变,要形成数字化的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形成龙头企业+专业特精+大规模生产方式企业相配合的社会分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配置、按需生产,这就是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形态。
壮大耐心资本,营造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氛围
会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盛朝迅谈及了耐心资本的问题。他表示,创新的风险比较高,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以创新著称的企业需要时间孵化,成长离不开耐心资本。
关于如何壮大耐心资本,盛朝迅谈到,要大力培育逆周期的投资者和有独到眼光的天使资本、专业敬业的创业资本、耐心专注的长期资本等多种来源的资本,对未来产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进行接续支持。
但他也强调,耐心资本、长期资本首先要具备长期性的特征,要能从长期的投资里面获益,而且获益高于短期资本波动的收益。
《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中提到,从创新投入看,中国数字企业研发投入连续多年保持高位增长,从布局未来看,我国数字科技企业积极布局量子、未来网络、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打造长期科技引擎。位于产业链高端的科技领军企业在国内外科技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该书还建议,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联合体,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持续加强自主研发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推动战略型企业家发挥作用。(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