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瓣里的平谷城(我与一座城)

发布时间:2024-12-05 21:32:58 来源: sp20241205

  我的家乡北京平谷,坐落于燕山山脉南麓,华北平原北端,京津冀交界处。因三面环山,中为谷地而得名。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始建县,距今已两千二百多年。

  我生长于乡下,几乎从小未离开过家乡的小村。直至二十年后,国家恢复高考,才得以走进县城。初到县城,孤陋的我感觉比家乡的小村大多了。后来研究平谷历史文化,逐渐对平谷城有了了解,才知那时看到的其实是老城,充其量仅一里见方,就东西一道主街,街两边岔出几条小胡同。四遭城墙早已拆去,依墙基拓展一条环城路。这座千年古城,人说山城如斗,实不为过。

  平谷有两条河,泃水东来,沿小城折而往南再往西,洳河西北来,至城西南七八里处两河交汇而去。故志书描述“泃水、洳河映带左右”,自是十分妥帖了。在小城漫步,冷清得见不到几辆汽车,甚至还有大马车、小驴车踢踏着碾过。也见不到几个人,而且走不了几步就出城了。西门外有些稀落的人家,更多是大片小片的庄稼地。这是上世纪70年代小城的景象,甚至也是千百年小城的景象。

  80年代以来,小城顺着主街向西一再延伸。最先开辟了宽阔的府前大街,两侧是县机关和一片片居民小区。大街两端,塑造了千里马与群龙雕像,成为两座地标性建筑,寓意着平谷发展与腾飞的美好愿景。这愿景在日新月异中,逐步由墙上平面的图画,物化为立体鲜活的现实。如今,小城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且繁茂起来,向西早已越过洳河,延伸十几里外了。原来的一片鱼池低洼地,建造成二十万平方米的世纪广场公园,成为小城中心,更是小城人不可或缺的休闲之地。

  如今我的工作室在广场西侧十八层楼上,每天可尽情俯瞰小城。东部老城,多一二层低矮房屋,甚至还保存些青砖青瓦、略显残旧的百年老宅,似蹲踞状态;中部多五六层低层楼群,近年开始旧小区改造,正蕴蓄力量,欲躬身奋起;西部则大厦林立,已然挺身站立,充满与时代相应的现代气韵了。贯通东西的府前大街,行人如织,红绿灯下,汽车也排起长龙一眼望不到头。城里栽植花木,铺展绿地,俨然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了。泃水、洳河岸柳成行,引得小城人纷纷柳下纳凉或垂钓,一派悠然自得。

  平谷种植桃树,由来已久。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平谷鲜桃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志书多有记述,诗人亦多有吟咏。清代隐居平谷的大诗人李锴,就写有“梨花欲语桃花笑,人在春山细雨中”的诗句。当然,那时的桃树或为自然野生,或为人家散落栽种。真正作为产业种植,应该是近几十年的事,甚至种出了一个声名远播的“中国桃乡”。毫不夸张地说,外面的人一提起平谷,可能不知道平谷的悠久历史,却很少有不知道平谷大桃的。每年4月,桃花漫山遍野盛开,京津冀游人纷至沓来,寻花赏景。这时节,桃花簇拥着小城,感觉小城简直是坐落在桃花瓣里了。

  站在城头北望,群山连绵,那是莽莽苍苍的燕山。明代万里长城山间蜿蜒而过,恰做了拱卫小城的屏障。南望平原坦荡如砥,一带浅山屏列。就在泉山顶上,一座三层宝塔屹立,如一支巨笔,蘸着东方的绚烂霞光,谱写平谷千年古城的崭新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2日 20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