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提“绿”增效

发布时间:2024-06-05 06:35:59 来源: sp20240605

原标题:数字赋能 提“绿”增效

5月29日,记者走进河北保定京阳立津线缆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喷码机正为一根电力架空线缆喷涂特别的标识码。“这个码是电缆的‘身份证’。”该公司总经理牛艳辉告诉记者,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公司整个生产过程的所有关键信息,均可通过扫码追溯。

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市场的物联网,已成为提升企业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在河北高阳庞佐电力装备智造园,多位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电力装备产业中的应用,正在重塑这一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和业务模式。

从单点突破走向融合发展

河北高阳电力装备产业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从最初的作坊式制造电料,到今天的数字化生产,该产业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沉淀与发展。

“产业转型的最终出路还是在于数字技术。但此前,对于高阳电力装备企业来说,数字技术还是个新事物。”高阳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胡常路举例道,电缆企业只有生产与智能电网建设相契合的产品,才能确保自身的持续发展。

胡常路进一步介绍,该县为企业数字化车间改造实施了奖补政策,并从解决行业制造工艺瓶颈入手,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是一家建于1986年的老厂,之前一直苦于找不到降本增效的好方法。”说话间,牛艳辉带领记者来到企业物联网数据中心。由数十个视频画面组成的可视化大屏,占据着主墙面的“C位”。

“这里是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中枢’。我们采集的所有数据都储存于此。”牛艳辉介绍,2021年,相关部门打造了这个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新平台的启用,为客户远程监造和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控制企业生产关键环节上,以前全凭感觉干,现在则以数据说话。”牛艳辉边说边指向绞线工序视频画面。他告诉记者,从最初的拉丝到成品线缆,一个传感器就把全部信息传输到数据采集箱里。通过大数据筛查分析,既可以用于客户查阅,也能为优化企业生产薄弱环节提供数据支撑。

“数字技术,正推动企业创新从单点突破走向融合发展。”对于数字技术的影响,牛艳辉深有感触,“2021年,我们成为国家电网远程监造验收的首批供货企业,正是物联网提供了硬支撑。”

生态治理卓有成效

记者走进同样位于庞佐电力装备智造园的河北京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股企业生态治理的“科技感”扑面而来。“我们生态治理设施与生产线是联动的。”该公司总经理杨占江告诉记者,企业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废气治理和余热回收利用。

谈及生态治理新工艺,杨占江解释道,在浸胶烘干过程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均会通过密闭管道,被排到车间二楼的催化焚烧炉里;而焚烧产生的热能,通过另外一条密闭管道回用于烘干生产。

步入车间二楼,四台庞大的燃烧炉屹立于记者面前。“这是我们去年搬迁过来时新建的废弃焚烧炉,一台焚烧炉可以拖带3条浸胶生产线。”杨占江介绍。

高阳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旭辉向记者分享了当地在科学治污方面的举措,“目前我们已有8家电力装备企业更换为催化焚烧炉。还将此前单一的光氧活性炭一体机,更换为催化焚烧炉或双活性炭治理设施”。而在固体废物处理方面,这些企业将采取转至热电厂焚烧的方式。

“2020年,我们规划建设了庞佐电力装备智造园。”高阳县庞家佐镇党委书记李子超介绍,引企入园,不是简单地搬家、挪地、换房子,而是通过引进新技术、更换新设备,推动电力装备制造产品由低端化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填补该县电力装备产业高端产品的空白。迄今,该智造园已吸引了35家企业入驻。

“数字化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高阳县委书记蒋东方对该县产业的未来转型充满期待。(记者 陈汝健)

(责编:方经纶、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