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干部状态新观察·基层减负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4-06-05 03:53:53 来源: sp202406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为基层减负就是为治理赋能、为实干撑腰。近年来,河南郑州新密市严控干部借调,列明权责清单,理顺办事流程,调动编制和干部资源下沉,进一步夯实了基层治理队伍。记者近日探访新密市新华路街道,以一个街道的干事创业之变,呈现当地为基层减负赋能的探索。

忙完案头事务后,民警赵璐佳又出去巡街了。街边转转、小区走走,不少人会和她打招呼。赵璐佳曾经是河南郑州新密市公安局政治处干部。当地夯实基层力量,选派人员到社区工作,赵璐佳申请下沉基层,成为新华路街道东城半岛社区的一名社区民警。

拿上尺,测量村民房屋的尺寸……这几天,新华路街道办工作人员王恒伟忙得脚不沾地。他3年前被借调到新密市某专项工作办公室,今年1月,市里出台严控借调的新规,他又重新回到街道办,干起了熟悉的工作。

严控干部借调、推动干部下沉,是新密市为基层减负赋能的一个缩影。新密市还通过严格限制摊派任务、明确各单位权责等举措,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

严控借调人员,将编制、人力等资源更多向基层倾斜

半个多小时,赵璐佳已基本在辖区转了一遍,她说:“以前社区民警少,光处理接警问题就忙不过来。现在愿意来基层的人员多了,我们力量强了,有了更多时间跑一线。”

愿意来基层的人员多了,是因为现在市里将编制、待遇等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过去,一些街道、乡镇干部队伍更新缓慢、人员结构老化,“哪个事急干哪个、上级催哪个就干哪个”的情况不在少数。为破解县域编制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河南推动实行“减县补乡”改革,按照分期分批的原则,逐步将人员下沉到基层。

落实情况如何?近年来,新密市缩减市直单位编制,向乡镇和街道办下沉事业编制642名,增幅达到65.8%。例如,曲梁镇下沉编制78名、超化镇下沉编制58名、来集镇下沉编制56名……其中,有的乡镇街道还结合实际,增设2个副科级事业领导岗位。“2024年,新一轮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人员编制还将继续倾斜。”新密市委编办工作人员闫锐锋说。

在编制下沉的同时,新密市还选派市直单位35岁以下年轻干部进网格历练,选出240名年轻市直干部,下派到街道、社区工作。

赵璐佳在这一契机下来到了东城半岛社区。到社区工作前,她曾一度担心:“会不会存在人手依旧不够的情况?”到岗后,她便没了这个顾虑。和赵璐佳一起巡街的,还有一名辅警、一名社区志愿者。他们相互配合,许多小问题当场就解决了。“前段时间,我们发现小区停车难、矛盾多。我们牵头调研,社区力量配合,最终拿出了一套各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最近,停车引发的接警事件大幅度减少。”赵璐佳说。

增加基层编制的同时,新密市还严格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借调工作。19名从基层单位被借调的工作人员陆续回到原单位,王恒伟就是其中之一。

夯实社区力量,把网格员和社区工作者待遇落实到位

“最近我可真没闲着!”谈起自己的工作,新华路街道的社工吕丽娟掰着指头数起来,“前段时间,我领着社区的孩子们做儿童手绘;这两天,我正协调高龄老人就近就餐的问题。”

河南省出台“加强全省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建议社区工作者原则上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标准配置。36岁的吕丽娟参加新密市组织的统一招考,成了一名专职社工。“吕丽娟等几名社工来到社区,开展了社会救助、儿童关爱、养老服务等5大领域29项社会服务,可给我们帮了忙。”东城半岛社区党总支书记韩蕊说。

在郑州,不断被夯实的社区力量,除了社工,还有网格员。郑州市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按照“规模适度、便民利民”的原则,在全市划分了107158个微网格,并配齐网格员力量,将更多力量汇聚到基层。

走进新华路街道,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军展示了一张表格,向记者详细介绍街道网格力量的构成:“一级网格长由街道党政正职担任;二级网格长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成员包括包村干部、网格民警、社区医生以及劳动监察、市场监管等力量;三级网格长由居民小组长担任,成员包括社工、联户代表等8类人员。”

郑春荣,新密市中医院退休护士长,现在是东城半岛社区的一名网格长。平日里,郑春荣经常戴着党员徽章、穿着马甲,上门为辖区居民体检、送药。“郑老师水平高、威信高,把她请过来当网格长,我们省了很多心,居民得了实惠!”韩蕊说。

提供网格员工作补贴、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向乡镇倾斜,对于下沉到基层的力量,郑州市给予了更多关爱与切实保障。今年1月,在郑州市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观摩推进会上,郑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要全面落实网格员和社区工作者待遇,持续开展优秀网格员评选。今年从全市优秀网格员中再招聘一批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确保网格员在待遇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盼头。”

减少摊派任务,把治理中的主要责任和配合责任分清楚

基层力量多了,但不属于基层的工作还是被摊派过来,怎么办?“实话说,如果真是如此,我们也不敢不接。”采访中,好几位基层干部表示。

为基层减负,得管好“摊派之手”、厘清职责边界。在新华路街道东城半岛社区,战鼓山街东头的一条路上堆了许多建筑废材,影响居民出行。网格员刘玉合发现后,便拍下照片,上传至城市综合运行平台。按职责划定,清理这片建筑废材应由市城管局负责,但有时候上级部门可能会派单给社区去处理。“这次我们并没有接到这样的通知。”陈军说。

为何?新密市城市综合运行平台从源头厘清了各单位职责边界。城运平台对事件进行分析后,确定主要责任是城市管理局,平台通过“智能派转”系统,直接将任务派单给市城管局。市城管局接单后,随即组织人员力量处置,很快完成垃圾清理、周边绿化等工作。

“编号45,负责做好农民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编号47,配合做好发展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在新密市城运中心,记者见到了城运平台派单系统所遵循的新密市乡镇职责清单,发现每个事项内容清晰明了,不仅有职责划分的介绍,还附上了法律和政策依据。

“我们在2022年组织了22个相关市直部门成立清单制定小组,梳理出职责清单163项、‘属地管理’事项主要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96项,明晰了基层的工作内容、厘清了职责边界。”闫锐锋说。

“这份清单厘清了职责边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摊派任务的情况。”新密市城运中心主任晁洪涛进一步介绍,目前,城运平台已形成“问题及时发现、任务智能分派、信息直达基层、结果跟踪反馈”的工作闭环。在“任务智能分派”环节,就会依照事权清单智能派单,同时还会通过“结果跟踪反馈”环节,不给基层乱加任务。

干部感言

近年来,新密市从人员配置、财物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改进治理方式,为基层减负赋能。在保障基层治理力量上,我们通过实施年轻干部“双百双促”工程、人员编制“减县补乡”、规范乡镇人员借调、选派村(社区)网格员等系列措施,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不断优化基层治理队伍,有效破解基层“人少事多”的治理难题。

——新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秦召玉  

随着编制下沉街道、资源下沉一线,整个街道的工作氛围、干事面貌有了明显改观。既“有人干事”,更“有权办事”。市级层面通过制定街道责任清单、规范基层考核方式、加强工作激励保障,能够让基层干部真正静下心、沉下身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新密市新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路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7日 11 版)

(责编:赵欣悦、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