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发布时间:2024-11-26 02:06:01 来源: sp20241126

  改革总目标一以贯之,为的就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中国之制”锻造出新优势,“中国之治”开启了新境界,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只有深入到制度层面,才能更好把握“中国之治”的奥秘。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总目标一以贯之,为的就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全面深化改革往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正是依据这个“根本尺度”,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

  这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展土地确权颁证试点,探索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2017年度首次分红至今实现六连增,规模经营结出新硕果;“青山有‘价’,绿水含‘金’”,从新安江流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一水共护,生态价值实现树立新标杆;“线上”立案、“云端”办案、“智慧”公诉,群众享受到更多“指尖上的便利”,司法公正更加可触可感……既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又对成熟的改革成果和改革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提升,并用法律法规等形式固定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这是一场社会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大解放。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市场活力、发展潜力、社会创造力被充分激发。锚定改革总目标,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为民间投资“破壁”,建立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截至2023年底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5300万户,比2012年增长3.9倍;给科研人员“松绑”, 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鼓励支持首席科学家团队勇闯科学的“无人区”,下放科技管理权限,赋予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更大科研自主权……不胜枚举的重大改革有力证明:“中国之制”锻造出新优势,“中国之治”开启了新境界,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关口,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其中一条原则就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才能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这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也是我们必须写好的“实践续篇”。

  力量在坚定信心中汇聚,目标在凝心聚力中实现。6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锚定奋斗目标、把握历史主动,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念,涵养“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气度,积蓄“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够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锚定改革总目标,坚定信心,砥砺奋进,“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5日 05 版)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