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1:52:27 来源: sp20241126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人民幸福生活。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出系统部署,旨在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处于应急管理第一线,是防止“小险变大险、小灾成大灾”的关键环节,是突发事件处置的第一现场和前沿阵地。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正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固本之策,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持续推动工作力量下沉,保障资源关口前移,推动基层应急处置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稳步提升,“全灾种、大应急”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类风险隐患日益增多,对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特别是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和责任倒查机制”等改革举措。这次公布的《意见》聚焦基层应急管理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从提升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指挥能力、提高基层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增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基层应急管理支撑保障能力等方面作出部署,对于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现实来看,当前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燃气爆炸、火灾事故等暴露出基层在风险研判、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专业水平方面存在短板。与此同时,受制于资金和技术水平方面的制约,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不足,导致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效率得不到保障;基层应急管理的社会参与度较低,一些居民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较弱。破解这些问题,既要从整体上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应急体系建设、应急力量布局,同时也要结合各地实际,从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抓起,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能够落地见效。
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推进、形成合力。一方面要从基层应急管理的全周期、全流程出发,推动形成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另一方面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党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以及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除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负起责任,也要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积极性,发挥属地企业专职救援力量、微型消防站以及民兵、预备役人员、物业管理人员、保安员、医务人员等作用,推动社会应急力量建设。
盯紧基层末梢,才能防止小问题酿成大事故;提高应急能力素质,才能关键时刻安全避险。面向未来,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应急管理工作,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定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责编:燕帅、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