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2 02:30:19 来源: sp20250102
文/国是直通车
自6月23日起,多地高考分数线陆续公布。截至目前,上海、四川、宁夏、云南、内蒙古、重庆、陕西、湖南、河北、青海、福建、江苏等省份已公布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这意味着另一场“大考”开始:填报志愿。
近年来,不少高校以转专业低门槛作为招生宣传点,今年更有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宣布开放“零门槛”转专业。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选填报志愿无需考虑专业了?志愿填报服务到底有没有必要购买?用AI填报高考志愿靠谱吗?
6月24日,国是直通车约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常莎,就以上问题进行线上讨论。
专业没有绝对冷热一说
越来越多的高校推出“零门槛转专业”,是不是意味着“先不必在意专业,进大学后再转进热门专业”?
陈志文表示,低门槛并不意味着“零门槛”,转出容易转入难。“上海交通大学提出的‘挂科也可以转专业’这恰好更加合理。之前需要大一成绩名列前茅才有转专业资格,但是如果学得好为什么还要转专业?应该是大一选择的不适合自己,才需要转专业的机会,转专业政策给了他们再一次选择的机会。”
对于热门专业一说,陈志文认为,专业没有绝对的冷和热,现在所谓的热门专业可能在十年前后都是冷门专业,这是一个行业从兴到衰的正常更迭周期。无论哪个专业,成为佼佼者都会很好就业。反之,只追求大热专业的“好就业”而以短搏长,就很难获得好的发展。
高价的高考填报志愿服务靠谱吗?
近年来,每到5-7月,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就火热了起来,收费标准从几百到几万元不等。人们认为,斥巨资为高价咨询服务买单的背后是“信息不对称”。
对于这种说法,陈志文并不认同。他认为,很多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不存在信息差,更准确地应该称之为“认知差”。很多人天然地认为行业和专业是对等的,但实际并非如此。过去有些提供志愿填报服务的机构说“要去银行工作就去学金融”,但实际上银行首要需求的是数学人才。
陈志文表示,高考填报志愿服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家长们对孩子有了更高的追求。总担心在某一个环节失误,所以愿意花钱去寻求帮助。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主要给家长起到一个“定心丸”的作用,满足焦虑家长的心理需求。但用一个“药方”给所有人指导是错误的,提供志愿填报服务的人员可以谈行业发展现状等信息,但不能替考生做决定。
他还指出,所谓“七分考三分报”这类说法都是商业机构制造焦虑的一种营销手段。原因在于,新高考制度改革以后,一个考生甚至可以填报几十个志愿,给了考生无限多的选择,吃亏的可能性不大。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常莎提醒,志愿填报指导机构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家长和考生要保持理智。在听取机构整理的信息时,要注意甄别所谓信息差及内部数据的真实性。同时,高考填报志愿是有时效性的,在5-7月有大量需求,所以这些机构在选择志愿填报老师时可能存在临时招募的情况,现在没有一个透明的机制去衡量相关服务机构的资质,机构的服务质量还需家长斟酌。
近日,教育部也发布相关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慎对待市面上的各类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切勿轻信“高价”指导咨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志愿填报风险。
教育部提醒,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
使用先进手段也要注意个人信息保护
在大模型、生成式AI技术爆发的背景下,用AI填报志愿成为一些考生和家长的新选择。输入高考地区、分数、区域位次、兴趣方向等信息,就能自动生成一张高考志愿信息表。上面不仅有建议的学校和专业,还包括了录取概率,但是这种方式真的靠谱吗?
“现在市面上并没有真正的AI填报志愿的产品。所谓的AI填报其实是基于历史数据做的预测,从技术层面给出适合报考的学校选择。”陈志文说,目前更完善的AI辅助志愿填报还在探索,也希望这方面有真正的突破。
常莎表示,目前的AI填报志愿技术由于基于大数据提供支持,大家在使用时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提防非法收集考生隐私信息等情况。“先进的手段固然便利,但不能忽视其背后的法律风险,不要盲目轻信或依赖。”(作者:张文晖,实习生:张溪楠)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