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0:35:19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网 忻州11月21日电 题:内陆小城山西繁峙:巧念养牛经 “犇”向致富路
作者 杨静
近年来,内陆小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大力发展养牛业,念好养牛经,做大做活“牛经济”,带动当地农民“犇”向致富路。
走进繁峙县金山铺乡农发村能繁母牛养殖小区,标准化的养牛棚干净整齐,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闲晒着太阳,吃着草料。
村民智海生将刚从地里收割回来的玉米秆卸车。王斌田摄村民智海生刚从地里收割回来一车玉米秆,卸车后便赶忙去给棚里的牛添草喂料,打扫牛棚卫生。在这里,村民们把牛统一送到村集体的养殖小区集中喂养,每头每年租金100元,村民们既是饲养员又是管理员。
“最近每天都是一大早就出门拉饲料了。”67岁的村民智海生养了一辈子牛,最初自己养5头牛,村里发展养牛产业后又买了8头,现在一共养着13头牛。“年纪大了,在外打工也没人要,回村养牛时间自由又有收入。以前一头牛能卖到1万多元,今年市场价格比较低,但全年也能收入几万块。”
农发村地处繁峙县中部腹地,是一个由24个山庄窝铺建设的移民新村,全村仅有耕地850亩,曾经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集体无收入,是县里、乡里有名的“三无”村。
农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郝常喜介绍,20多年来,因缺土地、缺产业、缺技术,村民们的收入主要靠种植,收入平平,勉强度日。2016年,针对村里耕地少、发展受限的情况,农发村商定“养殖为主、种植为辅、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
“山里没耕地,村里不少人养过牛。首先想到了养牛。”郝常喜说,村里选定肉牛养殖作为特色产业,采取“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模式,购买了85头西门塔尔牛。
郝常喜回忆,当时一头能繁母牛8500元,为帮村民买得起牛,繁峙县委、县政府针对贫困户养牛出台补贴政策。“村民买一头能繁母牛县里补贴2000元,定点帮扶单位补贴1000元,企业再补贴500元,县里还给牛上了保险,发生死伤,1头牛最多能补7000元。”
在多方带动下,农发村发动第一批42户参与肉牛养殖,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第一批购进的牛收益喜人,带动不少村民加入养牛行列。
为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发展规模,2017年,农发村以“五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贷款170万元购进能繁母牛159头,并配套了铡草机等,帮助71户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
村民田三女为棚里的牛添草喂料。王斌田摄52岁的田三女一家以前一直靠种地和外出打工赚钱,看到村民们靠养殖能繁母牛增加了收入,便在村里第二批统一买牛时购入14头牛。
“我们的牛都是野生放养,5月份开始,一天4块钱将牛交给放牛人统一放上山,10月份再将牛带回来,中间几个月还能出去打工增加收入。”田三女说:“我们的牛品质好,来收购的人很多,不愁卖。养牛打工一年能收入10余万元。”
2019年,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强能繁母牛产业,农发村又组织实施了第三批能繁母牛养殖项目,共为50户购进255头牛。目前,全村牛养殖量达到2700头,能繁母牛养殖已成为该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在发展能繁母牛养殖作为主导产业的同时,农发村还发展了无公害黑木耳种植、香菇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念响“致富经”。2022年,农发村被评为山西省壮大集体经济“先进村”。
农发村能繁母牛养殖是繁峙县畜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该县把做大做强畜牧业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促农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出台了多项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力促畜牧产业稳定快速发展。
截至2023年6月底,全县生猪存栏数近43万头,牛存栏近5万头,羊存栏近20万只,家禽存栏50余万只,全县养殖场(户)达到3000余家。以猪、牛、羊为先的各类养殖小区在繁峙县境内遍地开花,呈现出“憨猪拱门、牛气冲天、喜气洋洋”的强劲发展势头。
养牛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福祉。郝常喜说,今年初村里已建设起5000多平方米的冷库投入使用,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养牛业的发展,通过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提高技能、拓展市场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养牛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带领村民做强牛产业,‘犇’向牛未来”。(完)
【编辑:李岩】